西藏的「藏曆新年」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一樣,在其民俗的活動中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由於西藏位處高原,人口稀少,地理環境獨特,藏民對於大自然
中風、火、雷、電的現象,在生活中逐漸演化為敬畏、崇拜的儀式或禁忌,這也是構成藏族原始信仰-「苯教」的基礎。
在佛教尚未進入西藏之前,藏民普遍信奉的「苯教」,對於天、地、日、月、星辰、神山、聖湖等崇敬的裝飾、圖騰已成為藏民祈福消災、安身立命的表徵。而在七世紀佛教傳入後,與「苯教」經歷了數百年的爭鬥,而佛教融入了西藏本土苯教及民間風俗,成為「佛中有苯」、「苯中有佛」,體現尊重自然、慈悲寬容的哲理精神。而迄今許多「苯教」的古老習俗,仍影響著藏民的生老病死、節慶活動與日常的生活脈動。
藏曆新年是西藏最大的民俗節日,而藏曆元月也是藏民節慶最多、最隆重的月份,與我們的農曆春節是一樣。在新年要來臨之前,家家戶戶會培育青稞苗,準備木製彩繪雕飾的五榖吉祥斗-「切瑪」,斗內以酥油扮成糌粑、炒麥子,上插五彩青稞穗與酥油製作的採花板,祈求五榖豐收。另準備「卡賽」-以青稞粉油炸製作裹糖粉的油菓子,與酥油花塑的羊頭-「洛郭」,代表年年富足。並在新年前夕(十二月二十八、九)打掃環境,清理佛堂、更換窗幔,將住家院落整理得煥然一新,最後由家中的長者在大門上用石灰或糌粑畫出吉祥的圖案。而這些新年民俗的祭祀、裝飾在「桑木村」與導遊旺札「拜年」中,已深刻感受藏人虔敬的心情。
在二十九日夜,吃完「古突」(麵疙瘩)後,必須全員出動參與「趕鬼」的儀式。藏民認為世間的疾病、災難、爭執就是因為「鬼」在作亂,在新的一年來之前,一定要清除乾淨。主人把代表沾滿家人疾病和晦氣的象徵物,放入一個塑膠盆或紙盒中,然後端著「鬼食盆」從家中急奔街道的路口,而另一個人舉著青稞梗火把的在後面追趕,隨後大家同聲呼喊。而家家戶戶的「鬼食盆」與火把就同時集中丟在街道的十字路口上燃燒,不過傳統驅趕惡鬼的青稞火把,已有家戶改用鞭炮、煙火,以致於炮聲隆隆、煙火沖天,顯得混亂與驚險。
導遊旺札說,這幾年拉薩市政府較開放,默許藏民在新年期間燃放鞭炮、煙火慶祝,以往是禁止「趕鬼」的活動,在晚間九點左右,西藏拉薩市政府派來一部消防水車,澆熄鬼魅殘火,也澆熄藏民的熱情。新年期間,拉薩的佛寺均湧入龐大朝聖的藏民,觀光的旅客為避開人潮只能朝公共的設施參訪,例如青藏鐵路的拉薩車站、西藏博物館。而拉薩市區商業活動仍十分活絡,燒烤店、水果攤、天海夜市、美髮店、滷味、自助火鍋入夜後消費人潮不斷。
藏曆新年期間,信奉藏傳佛教的藏民會換上嶄新的「經幡」,在新年期間,更換新的經幡旗,是藏民一年一度隆重的盛事。「經幡」是藏人與神靈連接的信號,在信奉藏傳佛教的藏民心中,「經幡」隨風飄動一下,就等於誦經一次,經幡係不分晝夜地向神靈傳送藏民的願望與祈求。藏民在河畔、湖泊、高山、樹梢、樓頂、佛塔、石堆等神靈的處所,懸掛對美好願望的寄託。而藏民不只在新年期間會換掛新的五色經幡,另在婚嫁、祭祀與朝拜等重大節慶,均會升掛新的經幡,代表新的祈願。
年初三,從日喀則返回拉薩的途中,在曲水縣遇上藏民們聚集在村莊前進行「拋石」的新年餘興活動,這是西藏藏民古老的運動之一。司機老大特地停下來,讓大家下車分享新年的歡樂氣氛,熱情的藏民並招待隊友們酥油茶與青稞酒,而此時「札西德勒」就是最好的祝福!
「藏曆」與「農曆」為兩套不同推算的曆法,也代表兩套不同的生活思維,2008年的「藏曆」與「農曆」新年,巧合地在同一天。而在拉薩市區,「藏曆新年」已經逐漸融入「農曆春節」的概念,例如:春聯、鞭炮、恭喜發財...等新年歡樂的氣息。不過,卻有維護西藏的文化工作者,嚴肅地認為這是漢族的「文化霸權」,但這似乎對「西藏」太沒信心了,也讓「文化」變得好沉重了。
阿達碼 2008/03/09 彰化芳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