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6年6月以簡短的四天行程初探金門歷史建築(傳統民居古厝、洋樓)後,由於金門縣是全國古蹟與歷史建築總合中密度最高的縣市,豈是在短短數天能完成,自此常泛起許多的遺憾,尤以眾多的「番仔樓」。於是8月4日(一)
利用工作的空檔啟程前往金門,這是個人在2007年9月1日烏坵鄉登島,完成「履行319鄉鎮」之後,再度進行「補償
」的旅程。
近年來在台灣各縣市尋訪傳統民居古厝的過程中,只要遠遠看到「燕尾」、「馬背」的屋脊,期待的眼神就會放亮起來。但在金門各主要的傳統聚落民居中,舉目皆是「燕尾」,天空中充滿交錯美麗的脊線,心情卻反而平靜無奇。
金門傳統聚落中引人注目的是,「僑匯時期」(1920年-1935年)中所興建的洋樓,外形均仿自東南亞僑鄉建築,融入各種精緻的泥塑與寓意的裝飾充滿著閩洋融合的情趣。當時這些商賈名人因戰亂逃難所遺留下來的洋樓(蕃仔樓)宅邸,大都於金門戰地軍管的年代(1949年-1992年),被軍方各單位強行徵用,在「弄摃歲月」中扮演著不同的任務功能,而目前這些閒置荒廢(或整建中)的洋樓正是此行過探訪的焦點;在「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的前夕。
金湖的「陳期宰洋樓」位於金湖鎮行政中心旁的山外里聚落,山外聚落以陳氏開基於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迄今已585年,以陳氏宗親發展為聚落。山外里居民除傳統陳氏宗族外,已融入軍事政務時期落地生根的「老芋仔」和他地遷入的鄉親。住民發展趨於多元性,在籍人口約2500人,為金湖鎮第二大里。而「陳期宰洋樓」在山外里的傳統聚落民居中顯得「鶴立雞群」,威風凜凜。
「陳期宰洋樓」建於1930年,由金湖山外鄉人陳期宰出洋新加坡,返鄉斥資興建的洋樓,於金門戰地政務時期(1950年間)做為「中國軍人之友社招待所」,接待訪金的勞軍團與中階軍官的旅館。據在地老鄉說1951年12月29日蔣中正抵達金門曾在洋樓右側廣場點校駐軍。1980年金防部在太武山南麓地下坑道啟用「迎賓館」,「陳期宰洋樓」招待所的功能逐漸弱化。至1992年金門解除軍管後,曾被租用做為「金門特產店」、「KTV夜總會」,在現場廢置的殘跡中仍可找出歷史的跡痕。
「陳期宰洋樓」正面為五開間加後落,左右裝飾格局對稱,中間外廊部分凸出形成中央亭廊,鳥瞰平面似龜頭,俗稱「出龜」形式。洋樓一樓採亭廊,二樓採拱柱式迴廊,主樓屋頂採二披水,後落則採四披水,頂樓正面中央山牆採曲線造型,山牆牆面以圓形、八角圖形裝飾,簷牆採瓶身欄飾,簷柱與望柱上均採寶瓶泥塑。簷線線腳採連續重覆幾何圖線、卷草裝飾,拱柱柱頭又逐層出挑放大,增強視線繁覆的華麗感。
一樓中央亭廊,左右柱身刻有對聯,牆基採傳統櫃檯腳石飾,中央樑枋上塑有「蕃仔樓」,十分突兀,實在想不透,有人會將自己的洋樓稱為「蕃仔樓」嗎?這也是在金門洋樓僅見的一幢。「陳期宰洋樓」院牆左右各開對門,目前右側大門門額上尚留有「金門」二字泥塑,此兩字有可能使「陳期宰洋樓」成為「金門招待所」的源起。
「陳期宰洋樓」目前處於閒置荒廢狀態,尚未列入歷史建築或古蹟中。金門的老一輩正逐漸凋零中,而金門旅台的中生代與新生代,對於「洋樓」(蕃仔樓)建築,或許只是「歷史的玩意」吧了!
阿達碼 彰化芳苑 2008/08/08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金門島與烈嶼。
金門縣賢庵國民小學-金門島的建築-(2004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國小組佳作)。
北山聚落-瓊林坑道-珠山聚落-馬山坑道-水頭風情-浯土浯民。
金城後浦「陳詩吟洋樓」-烈嶼「金記洋樓」-「西山前李氏古厝」。
金水國小-得月樓衛塔-黃氏酉堂-黃輝煌洋樓-黃永鑿洋樓。
金門縣文化局-「92-96年金門縣歷史建築登錄名冊」
█
感謝金門縣文化局-「文化資產課」提供資料與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