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可以說是台灣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物價變動最激烈的一年,尤其是玉米、小麥、黃豆…等食品加工與畜產飼料的原物料漲幅,更是前所未見。不過,台灣公部門(公平交易委員會、經濟部)對於市場物價,幾乎是採放任式的自由市場機制,市場價格任由原物料進口商或一次加工業者喊價,而且廠商往往先透過媒體釋放醞釀漲價訊息,製造人心波動,在造成預期效應之後,再順勢調漲。所以,媒體其實是這一波波物價波動的助燃劑,讓火勢燒得更旺、更合理。
而製作「麵包」的主材料即是「麵粉」,為「小麥」的研磨加工後的主產品。依據2002年台灣進口小麥數量的統計為115.4萬公噸,2005年更突破130萬公噸,進口金額更接近2億美金。2007年,雖受國際穀物價格急漲的影響,但預估今年仍有1.5%成長量。「小麥」(49%)或有可能在近年內超越「稻米」(51%)成為台灣民眾的主食。而國內民生需求的小麥幾乎是百分百進口的。
所以「麵粉」價格自然隨著國際原物料上漲而調漲,但是重點來了,這一段的「環節」完全沒有任何的監督機制(民間或官方),對一次加工業者(麵粉廠與代銷商)做出合理的成本分析,而二次加工業者(麵包店)與消費者,幾乎是毫無抗拒的能力。這個時候,許多人開始出現一個困惑,台灣有沒有自己種植的「小麥」呢?
答案是「有的!」,目前在台中縣大雅鄉每年尚有50公頃的種植面積,是台灣唯一大面積種植小麥的鄉鎮,主要做為酒廠「契作」收購釀酒的用途。「喜願麵包」經由「天天天然烘焙坊」唯睦的引介,在2007/11/17向大雅鄉員林村張村長「契作」1公頃的小麥,將從小麥的「撒種」到「施肥」、「抽穗」、「收成」、「烘乾選篩」、「研磨」依生產與加工製程,作成系列的紀錄,嘗試努力將台灣本土的小麥,加工研磨製粉,融入喜願麵包的產品中,從而學習與觀察小麥成長的履歷,也豐富麵包烘焙領域的專業知能。但我們最大的企圖與挑戰是在連結台灣小麥製粉產業加工鏈(一次加工與二次加工鏈)的完整性,截至現今仍困難重重。
台灣適合種植小麥的季節為二期作後的11月份,大雅鄉農友普遍種植的品種為「台中選二號」,熟成天數為120天,適合不整地栽種,不需基肥。栽培的方法採取「稻草覆蓋法」,也就是說在水稻收成前,將小麥種子均勻撒播於田面,然後利用水稻收割機切碎的稻草覆蓋小麥種子,然後引水灌溉以保持溼度。小麥「撒種」的階段工作即大功告成,農事並不繁瑣。
小麥「撒種」的當天早上七點,大夥約在村中的信仰中心「朝聖宮」會合,再轉往撒種「稻田」,村長特意穿了一件紅色的上衣,原本就豪邁帥氣的他更顯得格外年輕。我十足像個「草包」問一些小學生的問題,張村長都詳實為我解惑。小麥田,一分地約撒小麥種子20公斤左右,採背負式撒種機(與施肥共用),在稻穀尚未收割前撒種。「撒種」的工作約在11點完成,村長還安排在稻穀收成後邀集了村中幾位長者到「朝聖宮」聚餐,也喚起兒時「割稻飯仔」的記憶!
在面對每天用手親密接觸的「麵粉」,對其本源的「小麥」的生成卻是如此陌生,身為麵包烘焙的工作者實在感到慚愧;但能有機會實地接近觀察「小麥」的育成,卻也感到十分欣喜。若得到上天協助,喜願麵包的「麥田狂想曲」將於3月中收成,祈祝,一切順利圓滿!
阿達碼 2007/12/24 彰化芳苑
█ 感謝大雅鄉員林村長張村長的支持與「天天天然烘焙坊」唯睦的協助。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小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