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1887-1948年)在《砂地郡曆誌》一書,闡釋了三個觀念:(陳慈美)
1.
從生態學的立場,說明「土地是社群」(land
is a community)的觀念,也就是說,土地是由動物、植物、土壤、水和人類所共同組成的,人類是這個社群中的一個成員,必須與其他成員互賴共生。
2.
從倫理的立場,說明「土地倫理」是人類倫理演進的必然發展,我們對土地必須要有感覺、了解和接觸,才能產生愛和尊重,也才有可能建立「土地倫理」。
3.
文化是從土地孕育出來的,世界上有那麼豐富的各種不同文化,反映出孕育
它們的土地是何等的豐富多樣。為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延續,我們必須維護土地健康運作的機能,保育就是要使人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
最近,多位雲林在地的朋友為了虎尾鎮「拯民國小」護樹、護校的行動投入許多心力,紛紛透過本位的影響力,希望能守護住這一片可貴的平地森林生態。而我只能用親身走過眷村聚落的些許文字與圖片,表達對「雲林虎尾阿媽顧孫護樹愛拯民的行動」的支持!
「拯民國小」位於雲林縣虎鎮外158縣道旁,為昔日虎尾空軍「建國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眷村聚落群之一,佔地4.1公頃,隱身在千餘顆鬱鬱蒼蒼的樹林中,極具特色。而校內的樹林,確實沒有百年樹齡,且都是常見樹種,例如苦苓、桃花心木、台灣欒樹..,更不是特有的、稀少或有價值的樹種,即使移植存活率仍然高。所以,從事政治的掌權者,竟以此為理由而做成移植樹木成為置入「藝術高中」建築量體的粗糙決策,忽略「生態」、「倫理」、「文化」與「社群」精神的緊密關聯。
鄉下的老人家在性格上總是含蓄而內斂的,常勸少年郎要吞忍,不要強出頭。而是什麼樣的壓迫,要讓這一群老阿嬤、歐巴桑、歐吉桑們,必須一起伏身趴地書寫布條標語,必須一起握緊拳頭吶喊抗議口號呢?在「護樹」、「護校」行動背後,真實看見雲林縣政府公共政策形塑的危機。
「生態」的關懷與學習,不用到深山、海邊,從臨近身邊的社群開始,虎尾「拯民國小」的護樹、護校行動,本質上就是很好的生態教育。相信只要您來過拯民國小校園與週邊建國新村的空眷聚落,定會支持這一場深具意義的公民行動!
阿達碼
2012/07/23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雲林虎尾阿媽顧孫護樹愛拯民行動
雲林虎尾阿嬤搶救百棵老樹(facebook)
拯民國小應該變身藝術中學嗎?(新頭殼2012.07.21文/莊豐嘉)
雲林拯民森小成藝校 校園孔固力惹爭議(廖靜蕙/2012.06.01)
319 旅行事誌--- 建國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