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林鄉位於北港溪的中下游,地處雲林縣的最南端,東臨北港鎮,西連口湖鄉,北接四湖鄉,南沿北港溪與嘉義縣六腳相望。相傳為明朝時期(1621年)顏思齊(??-1625)曾率眾登陸笨港後,安營設寨之處,當地仍留有多處地景史跡;北港鎮鎮上亦豎有「顏思齊開拓台灣紀念碑」。
水林為典型農業鄉鎮,主要農產為稻穀、蕃薯。而水林對外聯絡的公路,主要為台19線或台17線、164縣道,居民以北港鎮為生活消費中心。水林人口老化與逐年流失嚴重,目前在籍數僅為29555人,而雲林縣最嚴重則是東勢鄉(18904人)、褒忠鄉(15382人)(2008/11統計)。
█
許家古厝
「許家古厝」位建造於水林海埔村(寮)聚落的中央,難以想像在昔日偏隅的西南沿海的鄉村建有典雅的古厝。由於每年二、三月即有金黃鼠耳蝠在古厝檐樑上棲息繁殖,直到九月後逐漸遷徙,許家與村民們數十年來妥善保護此一吉兆,坊間俗稱許家古厝為「黃金蝙蝠屋」。許氏為聚落中最大宗族,也是最早拓墾海埔寮的先民。許家屬於「龍江派」下子孫,與北港三郊(廈郊、泉郊、龍江郊)頗具淵源。許家後世亦曾擔任過水林鄉長、雲林縣縣議會副議長等重要公職,在地方政治派系上自成「許派」。
「許家古厝」興建於昭和9年(1934年),位向坐北朝南偏東,傳統一進左右護龍三合院形制,院邸佔地三千多坪,禾埕寬廣外圍設院牆,院牆大門位於左側。而吸引訪客的目光的是左右護龍馬大脊式屋頂上,水形曲的山牆馬背以西式勳章卷草為脊墜,規帶以毛莨葉裝飾,展現西式建築時尚的工藝技巧。而許家古厝據悉與北港蔡家古厝為同一批匠師, 在工藝的表現上確實可以發現許多相似之處。
許家古厝正身面寬七開間,左右護龍三開間格局,配置與裝飾左右均衡對稱。正廳採歩口檐廊以捲棚式瓜筒木構設計,牆體仿石砌線條裝飾,左右對稱拱圈廊門以對聯裝飾,充滿華麗與氣派。正身左右馬背山牆上以火型銳山牆馬背以雙獅戲球為脊墜裝飾,屋脊帶上則貼飾彩磁面磚。左右護龍簷廊廊柱採西式柱式以毛莨葉為元素,簷牆上則以瓶身欄飾,窗戶則採大正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窗形(大正窗),雨遮的尺寸均較一般寬長,而精緻的洗石子裝飾工法成為許家古厝重要的特性之一。
昭和16年(1941年)12月17日嘉義大地震,許家古厝正廳牆體略有受損,採取補強支柱的措施, 這與北港蔡家古厝的工法相同。1999年921大地震後,正身右牆發現微傾,亦採取鋼柱支撐補強。但總體而言,許家對於古厝與環境的維護,妥善而用心,十分可貴,相信每一位到訪的朋友,都能充分感受許家古厝帶來的友善與溫暖!!
█
紀家古厝
紀家古厝位於水林鄉水南村,臨近水北村街上。據水林地方文史的資料記載,紀家古厝建於大正4年(1915年)。不過,在正廳的窗樘彩繪落款卻出現辛酉年(大正10年、西元1921年)
。目前紀家古厝已隱身於後世子孫所建造的樓房中,牆牆緊緊相連,呈現出三種不同的建材工法與色調,或許,這樣的畫面正代表著紀家不同歷史年代的轉折吧!
「紀家古厝」左右護龍已改建,僅正身仍為維持原始的屋構,但無損於合院的格局。正身面寬五開間,出挑步口檐廊桁架,雕工精湛,故事題材豐富,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而托木斗拱、垂花雕飾工藝,也是紀家古厝中令人讚賞的作品之一。
正廳廊柱已出現腐蝕,已施以包覆補強,台度下以彩磁面磚貼飾,簷樑上懸掛「麒麟寶塔」辟邪飾物,窗樘上彩繪色樣溫潤,柿蒂紋的窗櫺仍精巧完整,正廳採穿斗式屋構,門板上仍留存原有金漆書法與典雅的人物彩繪,正廳擺設肅穆樸實。誠敬向正廳行鞠躬之禮,也表達對許家古厝家人信任的感謝。
「紀家古厝」正廳的正後方,建有一「ㄇ」字型,四披水屋頂的日式平房,好像安靜地躲在古厝背後。正廳門垛上有「紀」字卷草泥塑,左右廂房配置與裝飾均衡對稱,左右窗樘上有勳章卷草式樣,簷廊與外牆均以洗石子工法裝飾,色樣則屬於當時的國防色系,也顯露出紀家在日治時期水林地區的地位。
紀家在日治時期有一位被稱譽為水林「台灣蔗王」的紀長(1890-1940),因改良甘蔗採深土栽培,而使甘蔗產量創下最多產量的紀錄,而獲頒褒章。紀長曾任水林庄長,熱心公益參與地方事務,曾獲得台灣總督府、台南州知事各式獎賞,也是紀家的全盛時期。戰後,因國民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放領紀家大量土地,紀家老一輩對此仍耿耿於懷,但始終保持沉潛緘默。
這種凝、靜的氛圍就如同紀家古厝的心情!!
阿達碼
彰化芳苑
2008/12/14
█
請參考延伸閱讀
雲林縣水林鄉公所-水林數位學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