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昭和10年(1935年)10月10日到11月28日,日本在台灣舉行「始政四十週年台灣博覽會」,展現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殖民統治的成果,並為其「南進政策」預作準備。但若純粹從建築發展的觀點來看,無疑地此次博覽會的現代建築表現,將台灣推移至現代建築中「機能」、「簡潔」、「開放」的格調,更注入藝術裝飾式樣(Art
Deco)的風情。
而在台灣民居建築也逐漸擺脫傳統建築的束縛,採取閩洋「融合」、「折衷」的風格,出現多元樣貌。在台中彰化地區如:清水「東觀傳經」黃宅、大甲「風月襟懷」的黃宅、后里枋寮村張天機宅、大安中庄村黃宅、芬園下茄荖洪氏洋樓、和美「默園」陳虛谷宅、埔心二重村黃家洋樓等等都是日治時期僅存的建築代表。
而位於彰化員林鎮中山路旁「曙橋」的張家園邸,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年),卻有別於上述壯闊氣派與細瑣繁複的裝飾,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空間層次的趣味,呈現出往昔地方仕紳名流的另一種閒情雅致。
「曙橋園邸」建於1936年員林鎮「街道改正」(都市計畫)之後,遠離熱鬧的市區,但卻有「縱貫道」(台一線)旁的交通便利。「曙橋園邸」基地廣闊(數千坪),但主體建築面積卻僅百餘坪,宅邸建築並退縮道路近百公尺,園邸綠意盎然,清新優雅,有一種「結盧在人間而無車馬喧」的寧靜趣味。而從園邸的草坪與週邊留存的水池、涼亭等休憩造景設施,即可窺見主人的閒情雅興。
「曙橋園邸」座西朝東,屬九開間大面寬格局,左右右均衡對稱,加強磚造結構,以洗石子裝飾為主,大門採弧形環抱,顯露出包容的氣度。門前設有圓形花壇做為入口視線的緩衝,蓮花池中間建置「曙橋」做為進出與賞景的通道。
正面中央山牆以上層「貝殼」吉祥圖飾與下層「百忍傳芳」泥塑為裝飾主題,彰顯出張氏傳家的訓示,且內院大門與門廳門樘上均塑字期勉後世創業之艱辛得守成始能安享。主入口凸出亭廊採仿雙柱式,左右配置對稱,線條流暢,層次分明。而左右多層次的簷線以簡潔的幾何線條營造出現代感,讓單調的天際線出現線條交錯的趣味,也隱約出現藝術裝飾式樣(Art
Deco)的影子。
而左右兩側採對稱設計,設置台階、扶手、拱廊憑添優雅情調,而左右兩側山牆則以「魁岱分支」、「鑑湖衍派」闡明張氏支派與堂號。主體牆面採清水磚砌,牆角採仿石砌裝飾,窗型以圓、矩形為主,窗楣與仿托木洗石子裝飾,台度下做出托設計並以垂直線強調堅固質感,屋構嚴謹,工法細膩。「曙橋園邸」實為日治末期民居中難得的建築佳作。
彰化員林在地的傳統俗諺中有一句「四張三江」,也就是說在員林鎮上十個人當中就有四個是姓「張」。張氏宗族子孫綿延,日治時期則以員林街長張清華(1884-1948)最負盛名,其宅邸目前仍留存於鎮上的民生里,再對應「曙橋園邸」不難想見張氏宗族昔日在員林的財勢地位與政、經影響力了!
阿達碼 彰化芳苑 2008/11/13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台灣日治時期西洋風情建築-台灣日治時期日本風情建築-日治時期現代風情建築(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傅朝卿)
員林溯源歷史年表與台灣重要大事紀。
彰化員林鎮公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