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淂所」三個字一看就很八股,就寫在蘆竹鄉坑子村頂社兩幢林家古厝的院門門額上,在詢問林家子媳均不得其解後,只能把疑惑充當家庭作業。
「爰淂所」,「爰」係自詩經小雅斯干篇,「築室百堵,西南其互;爰居爰處,爰笑爰語」,有「於此」、「在這裡」的白話解。另「淂」字,俗字通「得」;「得其所」則是出自孟子萬章上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形容魚兒自在悠遊的感嘆。
所以林家古厝院門上「爰淂所」的意思,可以譯解為白話的「在這裡安身立命,如魚一般的自在悠游」,且林家古厝「爰淂所」以「淂」作「得」,呼應「如魚得水般自在悠游」更是絕佳的妙喻。而在新竹湖口老街228號的「吳建寅」宅,亦有「爰得其所」的宅稱,是2000年經湖口羅烈師先生考證其中典故的。
頂社林家古厝有兩幢,一幢始建於清同治12年(1873年),為林天賜兄弟共同興築,被稱為頂社的「林氏祖厝」。另一幢林家古厝,位於祖厝左側前方百餘公尺處,係為同宗族人,在日治昭和時期建造,年代不詳,目前閒置荒落中。
「林家古厝」為一進多護龍格局,院門置於右側護龍旁,右側護龍外則有類似銃樓的二樓紅磚建築,前有半月水池,據林家子媳稱原本有橋橫跨水池,於1970年秋院牆被颱風吹跨,1972年時整建時,院牆加高,水池上小牆被拆除。正廳為五開間,出挑簷廊,牆體為卵石砌牆基與斗子砌牆,正廳門樘上書「徳門居」,廳內擺設簡單肅穆,不過,會把祖先靈位的「公媽龕」擺在案桌中央,在台灣祭祀的民俗中算是特例。據說,林家的祖先的母親為皇族,顯靈交代置放案桌的中間。
目前「林家祖厝」正廳的左右次間與右護龍,已無人居住,主要出入口為右側院門,後方為山坡左右竹林包覆,院門上書「爰淂所」,門後並有門檔措施,搭配外側「銃樓」居高眺望,防禦性十足,從遠處眺望,仍可看見昔日為防止盜匪,建物在地形上的守勢配置。
林家祖厝仍維繫傳統山居古樸風貌,曾為阿Q桶麵的拍攝場景,孩子們對此仍津津樂道,描述拍片的過程,對祖厝充滿驕傲。現今坑子村村長林振富即為「林家祖厝」的後世。
而在「林家祖厝」旁的「林家古厝」,院外即為水田,並無外埕功能,配置上十分突兀,顯示林家此時已無農作曝曬之需求。正門院牆設院門,門樘上書「爰淂所」,正廳五開間,火庫起屋身,形制高挑,左右次間均作閣樓,入口作「凹壽」門面,門樘上有「德門居」的剪粘,步口廊簷下有鳳凰精雕拖木,餘並無其他華麗裝飾,整體強調實用與工構。
「林家古厝」目前已經閒置荒廢,左側護龍已經全毀,不過,右側護龍從屋頂經歷翻修的痕跡,可以想見有林家後世曾極力維護古厝,但不知道為何原因棄守。看見這種「曾經」的努力,總是令人感到無限惋惜。
阿達碼 2007/08/02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桃園縣蘆竹鄉公所-「坑子村社區發展協會」-古蹟建築。
桃園縣蘆竹鄉坑子村頂社國小。
認識台灣傳統民居-桃園縣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