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旅行事誌----范姜原鄉                                                                        攝影/文字 :  阿達碼


 

 

范姜」族譜開宗明義載記著,最早祖先是堯帝,因先封地於陶,後又受封唐,故史稱堯帝為「陶唐氏」,其長子監明,有個早卒的兒子受封於劉,其後世便以「劉」為姓,這也是劉姓由來。到了周定王八年(西元前598年)因救魯有功,食邑以范,乃改姓「范」。 傳至第五十三世,以范仲淹揚名歷史。(註)後又再傳到了清朝初葉的范集景,而這一代開始有了變化。 

范集景因病早逝,家境貧困,妻子雷氏乃攜幼子范文質改嫁鄉人姜同英,范文質成家立業之後,念念不忘繼父姜同英的養育之恩,與妻張氏商議後決定將五個兒子(殿榮、殿高、殿發、殿章、殿爵),全部冠上范姜雙姓,用以感懷養父恩德。這就是「范姜」宗族複姓的起源。 

「姜」姓始祖姜子牙,在未被周文王重用前,經常垂釣於渭水之濱(陜西渭河)。所以從清初以後的「范姜」複姓,乃以「陶渭」或「陶釣」代表其脈流堂號。這就是范姜五宅中「陶釣家聲」、「陶渭高風」、「陶渭傳芳」、「陶渭流芳」、「陶渭    」堂號的由來。 

而「范姜」一族的流動,與客家族群的大遷徙息息相關。清朝初期為孤立據台的鄭成功,對閩粵採取「堅壁清野」政策,部分客家族群被迫遷移至四川山區,及至鄭成功為叛將施琅所敗後,留在廣東陸豐、饒平、梅縣一帶的客家人,由於人口繁衍,為求生計,乃冒險渡台開墾。1736年(清乾隆年間)范姜兄弟就是隨著這波客家族群大遷移的風潮,陸續渡台拓荒,桃園新屋也成了「范姜」家族開創發衍的源點。 

目前留在新屋村中的「范姜」家族,不到三十戶,僅餘近百人,大多已散居全省與世界各地,但都能飲水思源,心繫故鄉,年節必返鄉祭祖,尤以春秋兩季的祭典(農曆4月5號、8月1日,最為隆重熱烈。范姜祖厝(110巷9號)前1551坪的大停車場,就是為因應每年宗親返鄉祭拜停車所需而籌建。1988年由族人樂捐興建竣工,如此廣大的停車場也是一般宗族或祠堂前少見的。 

新屋鄉新屋村中正路110巷1號2號3號6號9號,尚保存著五落不連續的古厝,是「范姜」家族開拓的見證。不過,110巷1號宅,已於2005/12/28開始整地工程,拆除破落房舍,即將改建「龍威別墅」與「范姜觀音寺」。目前僅留正堂與左右橫屋(護龍) 與內埕的一口水井,沒有抗拒,靜靜地等待走入歷史。默認沒有永遠的古厝 

拍攝110巷1號宅內埕的那口水井,有一段讓我刻骨銘心的記憶不論我用盡各種角度(方法),就是無法拍出脫離井口的正圓影而往往破壞「圓影」的元兇,就是拍攝者本身。而這意味著我們追求圓滿過程中,最大的窒礙竟然會是自己。 

這張照片,紀錄著「范姜五厝」的變遷歷程,也映照自己考據「范姜五厝」的心路歷程。一點也不浪漫 

                                

                               阿達碼 2006/01/12 彰化芳苑

註:參閱范姜一族在台發展史略

 

范姜五厝》    《一號厝》    《二號厝》    《三號厝》    《六號厝》    《九號祖厝


※建議畫面調整為 800X600 解析度,瀏覽本網頁請按 F11 全螢幕功能鍵,以達到最好的瀏覽效果※

The Workshop Since: 1999/04/01
  Web Work Station Since :2002/06/13   Update:2006/01/11
  ©Copyright 2002,2003,2004,2005 - Roger Shih Workshop
Send comments and questions about this Web  to: E-Mail
: Adama Shih 

網頁版權所有: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