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寮」位於屏東縣枋寮鄉台1線與台17線的交會處,由現今的「天時」、「地利」、「人和」三村形成昔日的「水底寮街」。「水底寮」聚落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明永曆12年(1658),當時大武力放索社的馬卡道族,由「浸水營古道」進入此處狩獵及開墾,因原本為森林中的積水窪地,而稱為「水底寮」。清康熙50年(1711)枋寮墾首黃茂純率眾至水底寮拓墾,後在此設有「換番所」(漢番交易之處),逐漸聚集成街市,為清朝漢番交易的重鎮。
或許「水底寮」的地方文史資料無法吸引妳(你)的興趣,但若提到「海角七號」大家一定不陌生;片中「三欉榕」(北門口)圓環的場景-「模特兒拍照的市集」,就是在「水底寮」拍攝的,這裡曾經也跟「海角七號」熱過一陣子,目前水泥圓環上還特地註記「海角七號」拍攝場景,是圓環老人們與遊客不離的話題!
「柯家古厝」位於建興路附近,是目前水底寮聚落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幢古厝。柯家古厝建於日治昭和2年(1927),為傳統三合院形制,面寬五開間,磚、木、石結構,採擱棅式屋架,木形直山牆馬背,內牆則斗子磚砌,外牆均採「亂石砌」,左外護龍仍保留昔日禽舍豬寮設施,完整呈現「水底寮」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
「柯家古厝」正廳門額上塑有「洛陽堂」堂號,左右牆堵以「人字砌」象徵人丁旺盛,台度下則以喜石子處理並貼飾彩磁面磚,而正廳與左右護採出挑簷廊,簷下作「水車堵」,花卉、動物裝飾與色樣華麗,窗樘上有立體書卷彩繪,成為進入內埕正面的視覺焦點。
而合院中軸線左右格局均衡配置,左護龍明間門額上塑「啟明閣」,右護龍則是「長庚樓」,相互對照呼應。另左右護龍兩側對砌院牆,中央設置院門,分隔合院的內外空間,院門兩側各開書卷窗形並以竹節窗櫺裝飾,院門門板上施「榮華富貴」、「詩禮傳家」,門樘上貼飾彩磁面磚,硬山馬背屋頂,整體仍保有古樸素雅的韻味,實在難得。
目前「柯家古厝」左護龍仍有柯家後世居住管理,入內拜訪請打聲招呼,另外切記:不要中午時分前往,老人家體弱,有午睡習慣,以免影響老人家情緒!感謝。
阿達碼 2010/07/10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枋寮鄉所公所-水底寮古厝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