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旅行事誌-- 隱野民居郭子究故居                                                                                                              攝影/文字 :  阿達碼


紅色木板門、雨淋板(亦稱魚鱗板)木構建築、洗石子門柱…,這樣的房舍散見於各地的糖廠、派出所、學校、公家的宿舍,盛行於日治時期。但由於台灣高溫潮濕,雨淋板木構建築亦遭白蟻侵蝕的缺點,防蟻、除蟻成了保存最頭痛的問題 雨淋板係以木板橫向水平層層疊疊釘在樑柱上,形成外牆,具有防水與隔熱功能,由於木板水平層疊狀似「魚鱗」故又稱「魚鱗板」。由於結構簡單,施工便捷,成為當時公家、會社宿舍建築的首選。

花蓮市民權七街1巷日式木構宅群昔日都為花蓮中學老師宿舍,而這幢歷史建築並非因年代久遠,或建築特色而聞名,而是曾經居住在這裡的主人郭子究老師(1919-1999年)。郭子究老師不應只是屬於花蓮,應該也是台灣的傳奇;他只有國小畢業,憑藉著對音樂熱情與天賦,獨自摸索出一條自己的音樂之路,在花蓮中學擔任34年的音樂教師,開創獨特的讀譜、視唱教學方法,身後被譽為花蓮音樂之父。 

郭子究出生屏東東港,從小受母親在教會詩歌的啟蒙與民間樂曲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對音樂產生高度興趣。日治昭和12年(1937年)被西洋樂器鼓吹「皇民化運動」的文化劇團所吸引,自願隨團學藝,巡迴各地演出,從而奠定演奏的根基。1942年隻身抵花蓮,接受教會協助並定居花蓮。昭和19年(1944年)創作《回憶》,由於強烈的中國式曲風被日本憲兵隊以間諜罪逮捕,入獄48天,也成為郭子究一生創作最值得的「回憶」。 

戰後,1946年與李妙好女士結為夫妻,並任花蓮中學代用音樂教員,1950年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直到1980年在花蓮中學退休,退休後仍致力於音樂教育,桃李滿天下。1996年在《共鳴的回憶》序文記述:「感激與我結縭五十年的妻子,半世紀來和我攜手走過這美麗小城花蓮無數的晨昏,作我的後盾,最我的聽眾,作我的老師…」鰜鰈情深,令人動容。 

郭子究老師於1999年5月15日去世,故居生活空間於2005年3月花蓮縣政府以郭子究在音樂上的貢獻足為後人典範與追思,深具有文化資產的代表性,予以保存並登錄為歷史建築。2006年又與對面花蓮中學宿舍整修為花蓮地方文化館-郭子究音樂文化館結合為完整的音樂場域,帶領參訪者領會郭子究的音樂世界與生活,並感受東部音樂文化的獨特性。 

 

                               阿達碼  2010/06/27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
郭子究老師音樂集
郭子究老師與花中
郭子究生平與作品研究(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何桂香)。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郭子究故居
文建會地方文化館-郭子究音樂文化館

日治時期台灣雨淋板建築歷程之探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田種玉)


      [郭子究故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建議畫面調整為 800X600 解析度,瀏覽本網頁請按 F11 全螢幕功能鍵,以達到最好的瀏覽效果※

The Workshop Since: 1999/04/01
  Web Work Station Since :2002/06/13   Update:2010/06/25

  ©Copyright 2002-2010 - Adama Shih Workshop
Send comments and questions about this Web  to: E-Mail
: Adama Shih  
網頁版權所有: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