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水」(閩南話)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區的「自來水」;「水道水」一詞係源於日本。台灣在日本治理前,因缺乏清潔的飲用水與排水設施,衛生條件極為惡劣,各地傳染病盛行,被稱為「瘴癘之地」。因此改善台灣島各地的生活用水、排水設施即成為台灣總督府統領初期的重點政務。
1896年8月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當時實質代理台灣總督)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1856-1899)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1869-1932)協助,進行全臺各地衛生調查及水道水源的建設規劃工作。巴爾頓不幸在台灣感染傳染病,1899年於東京病逝,其身後的構想即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在台灣23年間陸續建設完成。而在排日的意識形態作祟下,濱野彌四郎的宏偉貢獻,往往被輕描淡寫,甚至跳略,台北市自來水博物館對於「水道水」歷史的描述即是一例。
台北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位於公館觀音山腳下,建於明治40年(1907年),為台灣目前現存較早晚期文藝復興新古典巴洛克式的近代建築之一,由野村一郎(1872-1942)設計,野村是日治時期日籍建築師中最醉心於歐洲古典建築風格者,現今的台北賓館(1901)、台灣博物館(1915)都是野村一郎的經典作品。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築平面呈長弧形展開,開放式地下唧筒機房,
高挑屋架為鋼骨屋構,兩側大面積長條窗,增進唧筒運轉的通風散熱機能。平面內凹中心線左右配置與裝飾對稱,中央仿入口設計活化單調的弧面,山牆作素面處理,讓兩翼裝飾產生勻稱的視覺。左右設事務所、控制室為主要出入口,兩端為圓形銅瓦屋頂,外觀山牆及壁面豐富的泥塑,圓弧拱心石飾窗形,典雅優美。而弧形長廊列柱景深遼闊,往往為婚紗、女模攝影的焦點。
台北水道水源地採愛奧尼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Ionic
Order)源於古希臘,典型在柱頭上採公羊角(向下渦卷)捲蔓裝飾,象徵女形髮型,柱身有24溝槽仿如裙擺,加上柱身比例較細長秀美,猶如高貴優雅的女性,所以又被稱為「女性柱」,廣泛出現古希臘建築中,但多不與陽剛的多立克柱式(男性柱)並列混搭。而台北水道水源地的愛奧尼克柱式,柱身不作溝槽,更形簡潔高雅,清新出眾,展現古典柱式在秩序中多變的魅力。
「水道水」為昔日現代化進步的表徵,台北水道水運轉後的第一使用者即是台灣總督官邸(台北賓館)。台北水道水源地唧筒設施機房,以華美的建築語彙及樣式,也反映出近代西洋歷史式樣建築的發展脈絡,更可虧得昔日統治者堅定的治理意志!
阿達碼
2010/06/12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野村一郎(1872-1942)。
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博物館-量水室。
台灣大百科全書-台北水道水源地。
高雄水道水源地(高雄大樹)。
時空標本(台灣博物館)-京畿祕境(台北賓館)。
台北市水源地唧筒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