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舊稱「頭圍」。清嘉慶年間(1794年)吳沙(福建漳州人、1731-1798年)在台北富紳與官府的支持下,率漳、泉、粵墾民,在今頭城烏石港登陸,建立第一個拓墾的據點-「頭圍」;「圍」即墾民在據點外以土石興築牆垣,外圍並種植刺竹防禦外侵,稱之「圍」。「頭圍」(頭城)也是昔日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啟點,有「開蘭第一城」稱譽。
林朝宗(1900-1997)舊宅,位於頭城頂埔路二段,鄰近二埔國小。原居下埔,遷居頂埔後興建新宅第(昭和元年
1926年),1997年逝世後,林家古厝由後世三大房分住管理。林朝宗年輕時即在地方嶄露頭角,曾任保正及區總代、二城保甲聯合會會長。昭和5年(1930)起歷任頭圍庄協議會員至昭和16年(1941)8月,改任頭圍庄助役,林氏亦精善貨殖,繼盧纘祥(1903-1957)後出任頭圍信用組合(鎮農會前身)組合長(1936~1941)。戰後,仍熱心公眾事務,於民國37年5月榮膺鎮民代表會第二屆主席。卸任仍致力社會公益,並力促台鐵北宜線在「頂埔」設站停靠,造福頭城通勤上學的學生。
林家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形制,位向坐西朝東偏南,正身面寬為五開間,左右護龍均衡對稱,正廳採簷廊桁架設計,廊柱洗石子方式裝飾,寬敞大方。木構桁架構件精雕細鑿,工藝精湛,尤其是棟架上員光雙面透雕、螭虎斗拱,為蘭陽民居建築少見作品。而檐下水車堵以交趾燒故事人物裝飾,故事典故與人物造型豐富。台度下則以彩磁面磚貼飾,色樣華麗,正身左右次間柱身、牆角另以白色二丁掛磁磚與洗石子貼飾形成灰白色帶。柱間台度以洗石子工法作「竹節」,有高風亮節的寓意。屋脊脊帶上以各類吉祥動物(龍、鳳、麒麟、鶴..)、花卉泥塑剪黏為主題,左右護龍墀頭上各塑有維妙維俏的人物,雖有些許風化剝落,但仍清晰可見古樸模樣。
「腰門」是宜蘭傳統民居古厝,門戶最普遍常見的梳式柵門,高度及腰,通常向外開啟;林家古厝正身、左右護龍門戶前後可見腰門,白天可打開大門,僅關腰門,可維持室內良好之通風採光,居家實用價值極高。而窗戶則統一採取磚砌直條櫺,以洗石子作成窗樘裝飾,樸素簡潔。護龍簷下設置假窗(盲窗)的形式裝飾,右護龍外有種植果樹與禽畜空間,後方原有種植刺竹整理時以清除,雖感覺明亮乾淨,但是卻失去古厝原有安全隱密的原味。
林朝宗老先生享壽九九,晚年以書法自娛,對老宅維護更是不遺餘力,後世子孫更承繼遺志,自力尋覓師傅維修,最近才剛完成左右護龍屋頂與簷廊拱、桁木的更新工程,所費不貲。修繕的經費與施工的匠師工藝是目前整修古厝工程,最令人頭痛的問題,官方如此,民間更是沉重的負擔。
阿達碼 2008/12/23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宜蘭縣頭城鎮公所-細說頭城(民國時期)-鎮長陳秀暖(南墾丁、北頭城)。
走讀宜蘭-林朝宗(1900-1997)。
宜蘭縣文化局-林朝宗舊宅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