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大堀」地名的源起,乃係此處地勢陡降彎曲,大堀溪下切作用也特別強盛,河床與兩岸落差甚大,造成深邃坑谷,「大堀」因溪得名,農作物以甘藷、茶為主。但大正14年「桃園大圳」工程全部竣工,水流進入調節陂塘,灌溉流域涵蓋當今桃園縣桃園、大溪、八德、中壢、觀音鄉、楊梅鎮等,雖大幅改善桃園地區水利不興,收成不易的困境,但興築大圳過程也造就了地方上許多大肆購地的政商權貴,從而致富發跡。
「莊家古厝」-天水堂,位於大堀溪上游端的「下大堀」,由昔日「大堀」聞人莊李賜所建,莊李賜曾任日治時期保正書記,於桃園大圳興築前後,以其在地方上充沛的人脈,擔任仲介或借貸購地,由於手法精明,累積龐大資產。莊李賜其人閱歷豐富、交遊廣闊,海派慷慨,善於交際,地方上都稱他為「膨風老仔」。不過,莊氏後代世卻是以守成進取的態度,謹慎守護著「膨風老仔」的豪宅。
據稱「天水堂」建於大正8年(1919年),原為一進四護龍三合院格局,花費當時25甲田地的費用興建,聘請大陸師父精心選材,雕琢構築,顯示出其財力雄厚。目前莊宅細部裝飾因年久風化龜裂損壞,但工構仍保持十分完整,被譽為觀音鄉內最富麗的民居古厝。
「莊家古厝」-天水堂現今為一進六護龍格局,方位坐東北朝西南,牆體結構採長條石砌或卵石砌與丁字磚砌,屋頂為硬山式馬背,正廳前退凹作院牆,院牆柱頭上以鳳梨瓶身洗石子裝飾,左右護龍「鳥踏」與「水車堵」均以大尺寸而且華麗的交趾陶裝飾,十分引人注目。院內內埕以長條石鋪地坪,牆基櫃檯腳石雕,左院牆上有客家傳統的「天公爐」,左右各有一株老欉夜合花,維繫傳統客家民居風尚。
正廳為五開間,門額上有「天水堂」石雕額匾左右並有天官賜福人物雕飾,簷下水車堵以各式泥塑人物故事為題材裝飾,左右鳳凰托木透雕,更是栩栩如生。而左右護龍也作「退凹」處理,正廳與護龍向內埕面的窗戶,為石窗作竹節窗櫺立體石雕,正廳左右次間並有「滿座春風」、「祥光繞室」金童持書卷雕飾,工藝精湛,令人讚嘆,且已成為「天水堂」中的視覺焦點。
桃園縣為台灣地區曾經進行「傳統民居」(1992年)普查紀錄的少數縣市之一,並且分以「桃園民居-南桃園」、「桃園民居-北桃園」地域別,以PDF檔案方式提供線上閱覽或下載,這對喜愛傳統古厝的朋友們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雖然,發現的時間稍晚一點點,不過,還是滿心歡喜,也提供朋友們參考閱覽。
阿達碼 2007/08/09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桃園縣文化局-桃園e書房-桃園民居(南桃園)-桃園民居(北桃園)。
觀音的美麗與哀愁-鄭秋玄/桃園文化局。
2005/8/16年客家學院電子報第038期。
石觀音愛鄉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