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一詞,係源自於法國大革命期間(1787-1799)擁護「波旁王朝」掌權者對第三等級的農民與平民反對者的鎮壓,由於所使用的旗幟顏色為白色,而後有「白色恐怖」之稱。戰後台灣的「白色恐怖」乃是指國民黨政府為強調鞏固領導中心與反共,並避免顛覆政府活動,而以1947年「動員戡亂時期」的戒嚴體制,所採取一連串肅清異己的措施。
「綠洲山莊」(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正是白色恐怖時代中的產物。起因於1970年2月8日的台東「泰源事件」,國民黨政府於綠島「新生訓導處」西側建造一座高牆式監獄-「綠洲山莊」,1972年完工後,
陸續將泰源監獄與各地軍事監獄中的思想犯遷移至此,統一管理,進行感化教育與思想改造,成為人權遭迫害與政治事件受難者的集中營。1987年國民政府解除戒嚴,綠洲山莊從此廢置,即至1991年又廢止動員戡亂與1992年刑法一百條的修正,刪除陰謀叛亂罪處罰,在法律上落實思想自由、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也象徵著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結束。
「綠洲山莊」為典型封閉式監獄,四周高牆聳立,壁面繪滿各式反共愛國標語,牆角褪色斑駁的「台獨即台毒」、「共產即共慘」、「堅定反共」、「苦海無邊」、「毋忘在莒」、「回頭是岸」、「滅共復國」..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建築裝飾語彙,而如今是見證,也是反諷。
現今「綠洲山莊」被定位為綠島文化園區的「人權展示中心」,目前正進行人權紀念公園、禮堂、戒護中心、獨居房復建工程,預定2007.07完工。原房舍規劃有行政中心、禮堂、牢房、戒護、放風場(自由活動)、獨居房、醫療等單位,監獄內最大的主體建築為牢房,分一、二樓,為四棟樓房類似呈「X」交叉放射狀而成,各樓交會中央為監控管制中心,內部結構平面為六角形,但綠島人習慣稱「八卦樓」,乃是因綠島人在過山古道上鳥瞰監獄的牢房建築,整個牢房大樓外圍連線呈八邊形,於是就稱為「八卦樓」,因而流傳迄今。
進入牢房大樓即是中央監控所在,由一二樓各有四區,共八區,各區牢房呈雙向並排,牆面開小視窗,而厚重的牢門只能限制行動,卻無法阻絕思想自由的蔓延。牢房陳設簡單,只有以低矮磚牆所圍砌馬桶外,就是空蕩蕩的木地板,每間牢房收容6-8人,空間十分擁擠,加上綠島海洋性酷熱的天候,可以想像昔日受難者身心所受苦痛與煎熬。
1997年法務部有意將綠洲山莊改為高度戒護監獄,進行改建翻修,但被當時的立委施明德與作家柏楊責難,緊急停止整建,但監舍已重新施工粉飾改造,目前內部牢房呈現已非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舊貌,實在令人扼腕。不過,我們不能忘卻曾有一群人,前仆後繼地為民主與人權,犧牲自由、用生命實踐自己華麗的夢想,而才有今日的台灣。不僅在綠島,更在台灣的許多角落....。
「綠洲山莊」為台灣人權歷史的見證,「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而「真正原諒不是忘記,而是接受」,我們惟有勇於面對過去的歷史,接受事實才能走出歷史的悲情陷阱!
阿達碼 2007/04/15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人權教育基金會。
柏楊文物館-台南大學(2007.6)。
「綠島V.S人權」印象-綠島老照片展-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東縣綠島鄉公所。
台灣歷史辭典-蔣中正(1887-1975);蔣經國(1909-1988);柏楊之大力水手事件(1968);泰源事件(1970);美麗島雜誌(1979);美麗島事件(1979);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1950);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47);解除戒嚴(1987);雷震事件-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1960);蘇東啟案(1961);殷海光(1919-1969);石錫勳(1900-1985);林宅血案(1980);陳文成事件(1981);黨外公共政策研究會(1984);江鵬堅(1940-2000);黃信介(1928-1999);張忠棟(1933-1999);鄭南榕自焚事件(1989);詹益樺自焚事件(1989);民主進步黨(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