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中山路184號「寶町藝文中心」的日式房舍,原係日治時期台東街役長的官舍,戰後做為台東市公所主管宿舍(市長公館、課長宿舍),但因年久失修,坍塌損壞而閒置荒廢多年。不過,一般台東市人對往昔圍牆內宿舍的身世變遷,所知不多。
2000年全國最年輕的台東市長賴坤成(37歲)推動「日治宿舍保存整修計畫」,而這六幢外觀雅致,具有地方發展意義的歷史房舍才得以重見天日。因為尚未成為歷史建築,所以在整建規劃上較具彈性,加上台東市公所願意投入心力,爭取經費與經營,而成為閒置空間整修再利用的範例。
台東市古地名「寶桑庄」,為移墾漢人的第一個聚落地,清光緒台灣巡撫劉銘傳改名為「台東州」,日治初期則稱「台東廳」。台東市區日治時期隸屬「卑南區」稱為「新街」,即至大正八年(1919年)才升格獨立改為「台東街」,設立街役所。而最後一任的台東街役長為赤松二三,戰後舉家遣返日本,2006年2月底都已經高齡的赤松三位子女佐熊、赤松茂男、淺野時子,還專程從日本飛到台東市參加公館修復啟用典禮,重啟記憶寶盒,溫習年少的歲月;這個宿舍裝滿著赤松全家的故事。
日式宿舍群位於台東市中心的菁華地區,建於昭和12年(1937年),形式均為典型日式家屋格局,木造結構,魚鱗板外牆,四披水屋頂,建築線整齊劃一,而不同於其他一般日本「獨棟式」房舍,係以連幢雙併展現獨有的建築形式,是花東地區難得的日式家屋宅群。
宅邸的室內保留浴室(風呂),主入口門
廳(玄關)均朝中山路,廁所(便所)獨立建於屋後,後側的外廊,一邊是房間,一邊是庭院,有採光與保護隱私的功能。室內起居間(居間)在整建時,隔間已被打通,原有衣櫥與儲櫃也成了藝術作品的個別展區。
而負責整建工程的建築師張基義,在整建前為引起在地民眾對整修的重視,曾以熱溶膠聚脂高反光標線材,在工程圍籬外的路面上投射畫出日式房舍與樹木形狀,完成空間剪影」的裝置藝術創作,藉以喚醒人們對歷史空間的景觀記憶,在「記錄著歷史片刻」與「新機能實體」中體驗空間賦予的意義,而引起在地台東市民熱烈迴響。
整修後的日式宿舍群,林蔭扶疏,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輕快感。而最特別的是戶外廣場完全採開放空間,拆除圍牆,與社區融合為一體,成為居民休憩談天的好處所,對台東市而言這樣的空間規劃很大的勇氣。室內規劃以靜態藝文作品展覽與講演空間,戶外空間以藝術展演為主軸,可做為戶外小型音樂會、藝文活動或戶外劇場的演出,目前已成為台東市藝術作品常態展出、賞畫與交流好去處。
這座以日式宿舍群為主體的「台東市地方文化館」,從2004年第一階段先行啟用藝文特區,並委外設置藝文餐飲,舉辦書展、畫展,2006年2月28日全部竣工啟用,還另計畫增設「東台灣文學館」、「市政館」讓文化館呈現活潑多元,不過,從2006年與2007年多次的實地觀察,呈現的事實與理想的距離有一大段,營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阿達碼 2007/04/18 彰化芳苑
█ 請延伸參考閱讀
台東市公所。
台東縣的地方文化館。
地方文化館與休閒觀光 ─兼論台東地區文化館的發展現況 文/張家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