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頭里位於西螺鎮東北方,為1
號國道高速公路西螺交流道的出入口,亦是台1線省道北上進入西螺的重要門戶,但也因此行政區被1
號國道與台1線省道切割成分散的三個區塊(埤頭庄、藍厝、四塊厝)。其中碑頭庄的頂埤頭仍迄今流傳著許多奇門遁甲的風水傳說,是一個充滿鄉土軼聞的典型聚落。而庄內「張崇岳古厝」的發跡與門前「楊公先師石碑」的事蹟,更是今日鄰里間所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張崇岳古厝」為傳統多護龍三合院形制,正廳前出軒亭,完工於1917-1918年間,為日本時代西螺埤頭庄仕紳張崇岳所建。鄉人對張崇岳尊稱為「崇岳仙仔」,「崇岳仙」為人樂善好施,謙恭有禮,排解村人紛爭。曾任西螺街長、信用組合理事、街協議會議員,昭和元年(1926年)並出任西螺「張廖祠堂-崇遠堂」籌建的總司之一;是西螺老一輩及頂埤頭一帶「喊水會堅凍」的人物。
「崇岳仙」出生於清光緒15年(1889年),相傳年輕時曾在斗六街女中豪傑「肖寶仔-陳林氏寶」擔任帳房管理的工作,對經營事業的眼光獨到,十分受到器重。大正末期(1920年初期)日本「蓬萊米」引進台灣試種成功後,當時台灣的耕作仍十分傳統,農民尚未使用「化學肥料」,張崇岳充分掌握農經脈動,開始從事「肥料貿易商」,自日本進口肥料,並取得嘉義、台南的代理權,由於利潤豐厚,轉而購置土地放租成為西螺地區的大地主之一。今天虎尾鎮惠來里仍有「崇岳寮」地名,不難想像張崇岳在當時農民心中的地位了!
「張崇岳古厝」前方視線遼闊,後方樹木屏護,正廳厝身正面寬七開間,寬廣的氣勢與昂揚的燕尾軒亭,在翠綠的田野中展露出一股不凡的風貌。「張崇岳古厝」原為左右護龍對稱配置的三合院,後來加建左外護龍,以過水廊銜接正廳廊道,形成目前完整宅邸格局。
軒亭為捲棚式屋架,棟架彩繪色調溫潤典雅,鳳凰托木、吊筒雕花與出簷(卷草)草仔拱斗木作精美,而疊串的木構與束隨「雙獅戲球」雕飾、左右疊斗獅座盡在眼底,工藝令人讚嘆,集宅邸焦點於一身。
通樑上彩繪的「庚申年」(1918年)的落款「鹿津墨痴學」,極有可能為鹿港郭新林家族的畫作。正廳門樘上有「永華堂」木匾,落款為「已未」(1917年),顯見古厝在1917-1918年即大功告成。而正廳與左右護龍均採抬樑式屋架,屋架上的彩繪仍清晰醒目,這在一般傳統民居宅第中是十分少見的。
而正廳屋脊採大脊式之水形曲馬背,脊線柔美,層次分明,在天際上順暢交織。白色左右窗楣山尖形與月眉雨遮,雅緻對映著古樸的磚牆。正廳台度採洗石子拼貼彩磁面磚裝飾,左右護龍則以「雙獅戲彩球」裝飾,而左外護龍高挑的洗石子廊柱,雖仿立體柱式,但倒也充滿變化的趣味。
古厝院牆外右前方「楊公先師石碑」,乃是為化解對向「下埤頭」直衝的石敢當所設置,據說石碑下埋有工匠墨斗一組,以「準繩」破除石敢當的「犁頭」,而確保了頂埤頭人畜平安。這或許是人們敬畏變幻莫測的大自然,寄情於「萬物有靈」的神秘力量,以慰藉對未知的恐慌。不過,這些「鎮邪去厄」的風水遺跡,卻是地方文史重要的歷史見證。
而最佳的事證,就是進入埤頭里的「埤源派出所」,剛好位於「T」形的三叉路口上,門前的鐵樹,就是當年張崇岳聘請隔壁庄的四塊厝黃和上堪輿地形後,種植鐵樹以抵擋「箭頭」的煞氣,而讓日本的巡查口服心服。而這幾年慕名前來「埤頭里」參訪考據奇門遁甲傳說的訪客,絡繹不絕,是雲林縣社區營造中最多神秘傳說的農村社區。
阿達碼 彰化芳苑 2006/02/14
█
請參考延伸閱讀:
西螺鎮埤頭社區發展協會-古厝群-張崇岳-楊公先師碑。
雲林縣文化局-西螺鎮埤頭社區。
斗六老街-涵碧樓-陳林氏寶。
雲林縣歷史建築-西螺大橋。2007西螺大橋。
台灣日治時代農業與經貿網路的日本影響。
「嘉南大圳」與台米的剝削:評八田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