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應該是新竹市「開台進士」鄭用錫(1788-1858)最尷尬的一個月份了!先是鄭用錫後代子孫爆發爭產風波,接著是4月份的遠見雜誌一篇「定位金門」專文提及「開台進士鄭用錫原是金門人,現在都被新竹市拿去說是竹塹人」,這兩件事端讓已逐漸沉寂殞落中的「進士第」,再度受到
社會關注的眼神!
鄭用錫(1788-1858)原籍福建金門(浯江),祖父鄭國唐於清乾隆40年(1775)攜子崇和、崇科、崇吉渡台,先落腳苗栗後龍,後再遷居竹塹城北水田街(北門街現址)。鄭用錫生於清光緒53年(1788年)在苗栗後龍出世,後因水土不服,隨父移居新竹北門。
鄭用錫受教於樹林頭王士俊門下,勤習制義詩禮,立志青雲烏衣,於嘉慶15年(1810年)中秀才,年僅23歲,嘉慶23年(1818年)以第72名中舉人,道光3年(1823年)癸未科會考中第41名,殿試為三甲第109名,但因台灣籍的資格保障而錄取進士,成為首位以台籍身分應試而中舉的進士,被譽為「開台進士」、「開台黃甲」。從此竹塹浯江鄭氏家威遠播,使鄭氏家族成為北台灣的文教礎石,並奠立鄭氏家族在竹塹地區無法被撼動的政經地位。
道光7年(1827年)因倡修與督工「竹塹城門」有功,清廷敘同知銜,隨後以「進士」頭銜擔任「明志書院」山長多年。道光14年(1834年)入都簽分兵部武選司行走,後補任禮部鑄印員外郎(四品官銜),但因不慣官場應酬陋習與京城奢靡生活,於道光17年(1837年)乃以母老乞養之名,辭官返台。據說當時地方人士前往迎接,由於人潮洶湧,導致有一位牧羊女手上拖的母羊被踩死了,因而留下「人做官,汝死羊母」這句趣味的地方諺語。
鄭用錫返台後,於道光18年(1838年)著手興築鄭家宅群,而以「進士第」為主建築,向左依次延伸為「春官第」、「吉利號」、「鄭氏家廟」為面寬五開間格局,方位坐西北朝東南,三進式四合院形制,逐年依序連棟建築,建築面積十分龐大。「進士第」的宅群,以梳理式的「金門厝型」為藍本,是一個封閉式的小型社群,儼然是金門聚落建築的翻版,也代表著緬懷浯江原鄉之意,為台灣早期「金門厝」建築的典型代表。
道光年間,台灣民變械鬥不斷,鄭用錫撰「勸和論」,曉諭和平之道,並親自調停紛爭,以聲望導正社會。而「鄭氏家廟」與「北郭園」正是道光年間(1851-1856年)鄭用錫晚年與次子鄭如梁之作。
清咸豐8年(1858年)鄭用錫逝世,葬於香山之麓。同治八年(1869年),遷葬於竹塹南邊竹仔坑現址(竹市軍人公墓旁),坐北朝南。墓的形式,依二品官制,有頭曲手、二伸手、三伸手。墓埕前之石象生依次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石望柱等各一對。而石虎、石羊曾慘遭斷頭和偷盜之破壞,另一座石虎亦曾暫存鄭氏家廟中,後來民國86年(1997年)完成整修時重置於墓埕。
鄭用錫的「北郭園」係效仿當時竹塹名流林占梅(1821-1868)的「潛園」興建,作為晚年修憩與家族應酬之所。日治時期,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進士第」的旗杆座被迫移往「鄭氏家廟」前埕,「北郭園」則拆除殆盡,僅留存部分殘跡,民國67年(1978年)遺址又遭損毀,「北郭園」從此成為消逝的雲煙。而在中正路186與198巷弄中,錯落著多幢鄭氏傳統合院宅第,中正路旁仍有許多是鄭家的共業公厝,昔日鄭氏家族宏大之家產依稀可見。
而「鄭氏家廟」的興建,據說在初期原為豪華宅第使用,後因鄭用錫次子鄭如梁與林占梅交惡,纏訟多年,後遭檢舉逾越官制,鄭家乃緊急變更為家廟形制與用途,以掩朝廷耳目,而順利躲過朝廷的追查。「鄭氏家廟」每年僅上元與冬至舉辦兩次祭典,對外開放,平日廟門緊閉,管理人均由過水廊門進出。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家廟,不知是否與上述的傳說有關。
「進士第」一進門廳正面入口為雙凹壽,屋頂做燕尾翹脊,左右明間對稱螭虎圍爐的漏窗、麒麟裙堵石雕、牆基櫃檯腳雕飾,石材厚實,規格碩大,雕工精細。次間牆堵則以金錢紋拼組磚砌,作工講究。大木屋架採二通三瓜式,步口棟架承重樑則大型獅座雕飾,造型鮮活生動;螭虎頂斗與倒吊蓮花,更是工藝精巧,而鰲魚托木雕刻,則寓意「獨占鰲頭」。門廳精采的題材,集視覺焦點一身,充分展現門面氣派與富豪的財勢。
「進士第」二進目前正廳,供奉鄭氏祖先與神明,門額上有擂金「文魁」匾額,三關六開格扇門欞,先以木雕做框,再以「卐」自襯底,再鑲崁螭虎、詩句、博古圖飾,雕工極為華麗。門廳與正廳穿斗式屋架上的托木,均雕飾各式栩栩如生的吉祥人物,今日雖難掩破落,但仍不難窺見鄭氏家族昔日的繁華榮景。
「春官第」目前僅存一進「門廳」與三進「正廳」,而左右廂房改建後雜亂無章。「春官第」一進門廳入口,做單凹壽的設計,門廳水線並退後「進士第」數尺之遠,以從平面配置上區別與「進士第」之主從輩分關係。「春官第」門廳明間牆堵以麒麟、書法、河圖洛書、櫃檯腳的雕刻為主,工法精湛,筆觸優雅流暢,次、梢間以簡單斗子砌搭配直欞石窗,門廳格調樸實素雅。
「春官第」三進為神明廳,目前廳堂門額上掛有鄭用錫所立之會考第41名,殿試三甲第109名的「進士」匾額,左右則掛有鄭玉田(1897-1965)當選新竹縣第四屆議會議長之賀匾。鄭玉田國學根基頗為深厚,暇時喜好詩文,曾追隨家族堂叔鄭秋涵(1880-1930)參與台中林獻堂與林俊堂兄弟之「櫟社」,並與清水蔡惠如(1881-1929)倡議籌組「文社」以維延續台灣文藝香火。而受楊肇嘉(1892-1976)影響,熱衷地方自治事務,在民國47年(1958年)當選新竹縣議長任內將議長轎車預算(特支費)改為補助新生醫院之用,以便購置醫療設備,加惠貧民的醫治工作,義舉成為地方耆老懷念的話題。
日治時期,「進士第」正廳左右廂房,「春官第」三進正廳,均應生活起居需要,改建為日式風格的門面。二次大戰末期,「進士第」三進與「春官第」二進、三進正廳、「吉利號」後堂,遭美軍轟炸而損毀。今日雜亂之景況,均為後代再改建與分割居住空間所致。民國67年間(1978年),鄭氏後代將左梢間(邊間)改建為營業店面,而引發負責管理家族的長者震怒,控告毀壞古蹟之罪,但礙於當時並無「文化資產保存法」(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布實施),而僅以訓誡結案。因此一訴訟嫌隙,種下日後家族間處理「進士第」的爭端。
民國74年(1985年)政府公告指定「進士第」為國家二級古蹟,但鄭氏家族對古蹟維修與補償的問題,一直無法和政府達成共識,迄今已延宕二十餘年。民國82年(1993年)5月「進士第」匾額遭竊,鄭家從此對外界私人的拜訪,一律就敬謝不敏了。
目前「進士第」二進後方房舍,仍住有獨居老婦,日常協助鄭家打掃正廳內埕。而「春官第」在鄭玉田(1897-1965)離世後,後代雖有管理,但近來則是閒置狀態。「吉利號」就更不順遂了,85年7月31日(1996年)毀於強烈颱風賀伯(HERB)的侵襲,但鄭氏家族已無意修復,而任其荒廢崩塌,成為危險建築,令人不解與惋惜。
而能夠進入「進士第」、「春官第」拜訪紀錄,首先特別要感謝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三分鐘快閃式的視察。雖然這與事前得到的訊息不同,但也見識到中央級主管忙碌的景象,對與「進士第」管理人鄭元欽老先生無交集的對談,仰頭留下「電線要套塑膠管較為安全」的建議,即匆匆離去。吳錦發大概沒有留意到旁邊還有一位忠實的觀眾!
另要感謝「進士第」管理人鄭元欽先生與中信大飯店(新竹館)李聖德總經理熱心詳盡的解說,尤以李總經理愛鄉的情懷在現今社會實已少見。且鄭元欽老先生更在得知我來自彰化後,即專程為我引導到「鄭用錫墓」,言談間對家族諸多提問雖多所保留,但仍有助於清理出影響竹塹百年,鄭氏家族的輪廓。(請參閱延伸閱讀-新竹浯江鄭氏家族)
最後,要感謝新竹市教師會理事長鄭婈鈺老師與前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呂秀菊老師的幫忙接洽與安排,始能順利圓滿自己的心願。
「有朋友,真好!」這是在結尾,最想說的話。
阿達碼 2006/11/14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新竹浯江鄭氏家族-鄭家四房鄭崇和(1756-1827);鄭用錫(1788-1858)勸和論;鄭用鑑(1789-1867)鄭家五房鄭崇科之子;鄭用鈺(1794-1852);鄭用銛(1802-1847);鄭用錦(1799-1844);鄭用謨(1782-1854);鄭用錫之長子-鄭如松(1817-1860);鄭如恭(1822-1846);鄭如蘭(1835-1911);鄭如雲(1829-1891);鄭用鍾之子-鄭德祿(1833-1881);鄭如磻(1842-1899);鄭以典(1855-1897);鄭登瀛(1873-1932);鄭用錫長孫/鄭如松之長子-鄭景南(1842-1862);鄭樹南(1860-1923);鄭秋涵(1880-1930)虛一詩集;鄭以庠(1872-1939);鄭香圃(1891-1963);鄭肇基(1885-1937);
鄭玉田(1897-1965)鄭用錫之曾孫-鄭鴻源(1906-1980);鄭衍宗(1919-1995)。
台閩古蹟資訊網-竹市鄭氏家廟;鄭用錫宅第(進士第);鄭用錫墓;張氏節孝坊(鄭用錦之妻)。
國科會數位典藏-台灣建築史-古蹟建築-鄭氏家廟;鄭用錫宅第(進士第);鄭用錫墓。
自由時報(2006/04/11)-進士鄭用錫後代爭產
養女非女婢可繼承。
中央社(2006/06/27)-鄭用鍚是金門人? 新竹文史工作者澄清反駁。
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鄭家第七世鄭華生教授收藏/
台灣地方文獻數位典藏。
新竹市淨業院-鄭如蘭之妻陳潤發心創建之齋堂。
新竹明志書院-鄭用鑑掌教三十年。
新竹市北門文化-文化地圖-鄭氏家廟-鄭用錫宅第(進士第/春官第)-北郭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