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蘭古厝(蕭氏家廟),為屏東市崇蘭里蕭家宗祠,始建於清光緒6年(1880年),於日治昭和2年(1927)冬重修落成,座西朝東偏南,結構為傳統的磚木建築。蕭氏墾台開基祖先為蕭維天,原籍廣東惠州府陸豐縣,清乾隆年間隻身渡海,以農墾起家,發跡於糖砂生意買賣的「珍記」,擁有良田百公頃,為昔日屏東地區少數可數的巨富,奠下日後「崇蘭蕭」的社經地位。蕭家後世為緬懷先祖蕭維天的開台功績,於是在其故居舊址籌建「蕭氏家廟」。
蕭氏堂號多以「蘭陵」、「芳遠」稱之,而蕭家則以「崇蘭庄」、「追遠堂」作為家族聚落與宗祠的稱號。蕭氏宗族數代累積雄厚的財力,族內房親經常宴請賓客應酬,幾乎天天都有的吃,根本不用下廚煮飯。所以,地方上盛行一句俚語:「崇蘭蕭,三天毋煮,嘜吆」,可以想像昔日「崇蘭蕭」的盛況。
蕭家不僅生財有道,還熱心於地方興學,為屏東市一大望族。清嘉慶20年(1816)屏東書院成立時的「捐首」即是蕭維天之次子蕭觀(榮記),後並由蕭陣(萬記)之子蕭啟德擔任總理,使屏東書院學務步入正軌。日治時期,在「蕭氏家廟」旁,興建「課餘軒」學堂,由蕭氏族親教導漢文,傳承漢學。台灣光復後,「課餘軒」曾免費提供農會推廣業務之用,家廟廣場亦曾做為「公共曬穀場」。每年的冬至(今年12月22日)為屏東崇蘭蕭家隆重的祭祖大典。
「蕭氏家廟」目前歸屬於「蕭珍記祭祀公業」所有,目前管理人為蕭家第九代的蕭永忠,並兼任「崇蘭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與「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他並立志「要以文化藝術與社會公益,讓崇蘭蕭家再度被社會看見!」。從2002年起「蕭珍記祭祀公業」出錢出力贊助與推動地方藝文活動,把家廟當成社區營造中心,展開一系列的「紀錄崇蘭」,重啟蕭家的塵封百年的歷史紀憶,舉辦崇蘭社區文藝祭,傳承地方文化技藝,2004、2006年連續榮獲文建會所頒發的「文馨獎」,內政部2006年台閩地區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優等。
崇蘭蕭氏家廟(崇蘭古厝)2002年曾獲歷史建築百景票選第33名。蕭氏家廟為傳統祭祀形制,但週邊傳統的房舍均已拆除改為花圃,僅餘左外側的「課餘軒」學堂,目前供崇蘭社區發展協會辦公與解說、會議之用。門廳簷廊木架雕飾,雖已風化斑駁但栩栩如生的鯉魚托木與垂花雕工,令人印象深刻,左右次間牆堵窗戶做書卷窗飾,正面入口呈現厚實的風格。
從門廳入口到拜庭(正廳),掛滿蕭家祖先科舉功名和參與地方事務之匾額,象徵著蕭家對後代子孫勤學精進的期勉。由於昭和2年(1927)曾重修,在彩繪上已融入西洋畫法,而黑白水墨的畫風更是呈現不凡的格調。
而燕尾屋脊上之泥塑與剪黏大多已斑駁毀損,但裸露的彎曲鐵條,依然在無情的歲月中展現出決不屈服的一身傲骨,在寬闊的脊線上仍充滿優雅的風趣,沒有哀怨。
阿達碼 2006/12/14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屏東縣旅遊資訊網-崇蘭蕭家古厝-見證屏東開發史。
屏東縣文化局-崇蘭蕭氏家廟。
台灣社區通-崇蘭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