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古厝位於湖西鄉許家村29號(203號公路旁),距離澎湖灣的港
仔尾僅100公尺。現在這裡著名的許家村壁畫彩繪,早已經取代了的「許家古厝」。
許家古厝建於大正年間,1997年4月19日文建會與澎湖縣政政府曾在許家村舉辦一場全國文藝季-港仔尾風中堤緣,曾對樑柱、屋頂加以整修,希望藉由許家古厝的建築與文物展示,認識澎湖先民拓墾的艱辛與激發對文化資產的重視。但事過境遷,九年之後再見的景、物已面目全非,破落頹廢景況,令人不勝噓唏。
許家古厝無論從屋身構造、群組佈局,彩繪裝飾到外部埕院配置,是澎湖傳統三合院民居完整範例。許家古厝基本上由大厝身(正身)、間仔(護龍),亭下(亭廊)、巷路間(門廳)所組成,也是澎湖特有二落四櫸頭的屋構形式。
從外部配置來看,許家古厝由石老石古石圍砌成獨立的空間,外埕之前為菜園、培育作物的地方,右前有牛稠與豬舍、廁所,水井則位於左方,可以避免水源的污染。內埕(天井)有兩個大蓄水缸與廚房相連接,這是澎湖傳統民居生活中必要的設施。
而屋身結構,整修時
正堂(大厝身)已用鋼筋混凝土樑補強,但牆身仍是石老石古石疊砌,在表面糊上灰泥,轉角處則以磚、石收邊。屋頂形式則有斜屋頂與平屋頂,平屋頂傳統上稱為「磚坪」,出現在兩側間仔上(護龍)或是背風面巷路間。可以用來舖曬魚乾、花生、菜乾、雜糧等作物。目前澎湖
許多傳統的宅居仍保有此特殊的建築風格。
澎湖傳統宅居喜用石砌窗或石刻漏窗,除了結構上能與承重牆構成一體外,也較能抵抗強烈澎湖海風風化的威脅。所以許多古厝坍塌,惟獨石條窗屹立不搖,依然堅固;許厝外部採用了施工簡捷的條狀石窗內部則用囍字
石窗。
受先天環境的限制,澎湖木質建材供應並不充裕,於是傳統民家的門扇,均由木板平鋪拼組而成,背面加支撐木條補強,於是出現正面門板上出現上下左右對稱的四顆門釘,用來遮掩釘頭,而各家大小型式不同,是澎湖傳統民居門戶上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表徵-門釘。
許家古厝內部裝飾充實簡樸,正廳匾額「靜觀園」對聯與壁飾、車路間門聯、兩副對聯,均充分顯露昔日主人急欲振興家業與祈求平安的心性。而實在不解,為何在1997年重修古厝後,又任其殘破荒廢呢?在離開時,不忍地拾起掉落在地面上一位老人家的遺照,感嘆先人又何辜?
湖西鄉許家村,不僅只有許家古厝,在古厝右側五十公尺處,尚有厝群居約數十棟,仍保有昔日「牛車路」(註一)、「子孫巷」(註二)、「八卦巷」(註三)的聚落配置格局。電影「桂花巷」(1988年)場景分別取自澎湖「望安中社古厝群」與「許家村古厝群」。而許家古厝群中的「縱巷」後來也就被改稱為「桂花巷」。
阿達碼
2006/02/16
彰化芳苑
備註:
註一:「牛車路」是古厝與古厝間前後的棟距,是昔日牛車主要的通道,巷路寬以兩輛牛車來往無礙為原則,故稱「牛車巷」。
註二:
「子孫巷」是古厝正廳左右兩旁小門,戶戶相通。昔日澎湖古厝興建均以此軸線為建築橫向的基線,各家小門連接,形成一條拱門小巷,為孩童兒孫嬉戲與方便大人串門子開講。
註三:
「八卦巷」是古厝與古厝宅體間的縱巷,保持約三台尺多(90-100公分)的間距,
有防火與避難的用途,也做為前後古厝間交通聯繫的巷弄。因常是昔日大人談論鄰里八卦的是非之處,也被戲稱為八卦巷。
請參考延伸閱讀:
走讀台灣--許家村古厝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