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研究台灣中部日據時期民居建築的文史工作者或者學生、慕名的遊客,大多會選擇到大安鄉中庄村的黃宅參訪,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洋樓前面合照留念,以茲證明到此一遊,這種合照的畫面,在大安黃宅前已經變成一種常態的作業模式。
目前官方文獻中對「中庄黃宅」紀錄,除以許雪姬所主持的「國家數位典藏計畫中台灣地區地方文獻影像資料庫-臺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有一部份的繪攝外,尚不見較具體的研究。
黃宅係大安國小首任校長黃卿(註)的故居,目前由其媳婦與其孫「阿甲仔」居住維護,黃家早在幾年前對於參訪者日眾,不勝其擾,就決定謝絕一切參訪,僅開放給當地學校學生寫生與鄉土教學;而在百呎之近的大安國校小朋友,是最常享受此一「特權」的嬌客。
黃宅為黃煥然(黃卿之父)所建,日據時期任大安壯丁團長,原址為三合院房舍,旁有畜舍,後為果園,但正身與護龍在1935年中部大地震所毀,
黃家乃決定改建為四合院,一進為三樓洋房,二進正身再整建加高,極為現今規模。依中庄村人的敘述,這是當時黃家採用風水師的建議,也是與當時大安庄區長李城(台中縣議會第一、二屆議長李晨鐘之父)雙方家族風水師「仙拼仙」的見證。
黃宅三樓為「觀海亭」,昔日確實可在頂樓欣賞「大安十景」,因此後人將此三樓洋房成為「觀海樓」,二樓「福星高照」為客房,一樓則為接待前廳。這在當時是大安最氣派的洋樓,直把李家的氣勢給比下去。
昔日豪門八卦,仍是老一輩閒聊最喜愛的話題。
「觀海樓」完工於日據昭和12年(1937年),結構以水泥磚造為主,裝飾以強調磚工、磁瓶欄杆、拱牆、飾帶面磚,窗飾特色,而後堂正身則以加高原建築為主,
今日白灰泥粉刷的壁體
脫落,隱約可見新舊雜陳的痕跡,以剪黏、泥塑、書卷窗等傳統裝飾為主,
出現閩洋工藝前後和諧呼應的特殊景象。
黃宅最引人側目的是,挑戰了傳統民居中「步步高升」、「前低後高」的慣例,另正堂與前廳使用窄小的拉門,連後堂正身的門寬尺寸也比門楣上之書卷窗小,看來傳統老師依循「文公尺吋」的規矩,在這裡是不管用的。 「有法有破」可謂大安一絕。
面對村人風水的紛議,溫歛的黃家自始不回答,也不想回答。不過,興建的黃家先人,其實早已經預知此「新舊」、「高低」的現象,
會在未來成為鄉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刻意
在正堂的門聯上,以交趾燒陶片黏貼「新舊參差
應祖德」、「高低相協為孫謀」似乎是對現今世人的困惑,做了最具體的應覆。只是黃家的後世與村人,沒有看見吧了!
就在發現黃家先人為延續祖德、為子孫謀福,堅持一生孤絕的同時,黃老太太說左護龍
已將納入都市計劃中「逕為分割」,感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記錄的,也不想做什麼紀錄。
此時,興奮的心情,瞬間又被澆熄!唉啊!
阿達碼
2006/01/22
彰化芳苑
註:黃卿先生(1898-1975)畢業於台北工業學校(台北工專前身),1921年開始執教,為光復後首任大安國小校長,1962年退休,畢生從事地方教育。
上圖: 2006/01/15 孤絕屹立於新穎樓房建築間的中庄村黃家洋樓。私人宅院
謝絕參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