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前,朋友知道我沉迷於319民居古厝
與歷史建築的探訪,特地送我ㄧ本「台灣古厝圖鑑-康鍩錫/文.攝影」,其中有台灣與外島的經典古厝44幢,以便利於在319旅行時按圖索驥之用。而這一篇「嘉義大林鎮中林里張聯宅」就是拿著書本實地訪查的結果。
大年初三(1月31日),早上八點不到,就趕抵大林鎮中林里的張家古厝,張家對於大過年就有人專程來訪感到無比欣喜,尤其左次間的歐巴桑與右次間的張金聰先生,熱情的招呼與說明,
立即享受庄腳所在的和善、率真;即使今天太陽不露臉,心情也已經陽光滿滿。
不過,當他(她)們看見「台灣古厝圖鑑」的介紹圖文時,卻抱怨地說(閩南話):「阮攏毋知影該己兮厝出冊,是阮兜有人佇學校咧教冊,佇冊局看着,買二本轉來送乎大家!」「卡早一群人講什密做研究,來翕翕,啊無回無報!攏嘛咧騙人。」雖然自己不是什麼古建築研究室或者文史工作者,但還是感到有一點尷尬,
也不知道如何答話。
雖然每次在紀錄拍攝與拜訪古厝後,均會對受訪者或古厝的管理者,寄上感謝的書信與沖洗的相片,還有
自製的麵包,但他(她)們的抱怨,對我而言,仍然有很強烈的提醒作用。
也因為這樣的停頓,大家
在議論間卻意外地對照出書中編排竟把窗櫺照片倒置(第177頁)的趣事!
張家古厝興建於日據大正元年(1912年),由日據時期任職保正與農民組合的張聯
先生籌劃興建,原建規模為單進四護龍三合院,目前僅存單進雙護龍,最大的特色,就是正堂裙堵中八面精細的磚雕工藝,在簡樸中驚見精巧的磚雕工藝。只是張家並不知如何維護或者保存這些珍貴的磚雕作品,例如在右次間因受陽光長期西照的原因,已經有一面磚雕崩落在地面上,但因為地產與房舍已經分產,最後他(她)們還是決定不撿拾地面上崩落的磚片,
因為這樣小孩子們才不會再用手剝弄其他磚雕。
張家古厝還有另外一個趣味的地方,就是以前傳統「起大厝」,有些屋主會刻意聘請「倆帆人」,左右(正堂、次間、護龍)對作拼場,這裡從左、右木桁架中就明顯看出,兩邊結構的差異性與組合的巧妙。在昭和元年,張家在左次間旁用磨石子製作長條的躺椅,是農忙閒暇時坐、臥、躺,休憩的好設計。
在大林鎮平實的農居中,竟有這麼一幢巧奪天工的磚雕,藏身於田園合院裡,不禁令人感到好奇與訝異,只是目前的古厝的管理者也沒辦法說出真正的緣由,在家族缺乏完整紀錄的情況下,似乎所有靠外部的考據資訊,依樣劃葫蘆。
例如:報導說(或書中記載)張宅興建年代是大正三年,但後來的考據者(報導者),卻不明就裡全盤照抄。張家公媽龕上的「孝思堂」卻被認為是堂號在稱呼或書寫。所以大家不難會發現坊間書籍(網站)對許多古厝的敘述-歷史背景、環境格局、建築特寫泰半都是剪貼與複製而成,而且
還會有「官大表準」的現象!
不過,我最關心還是張家古厝的磚雕精工,祝福也期待張家的族親們能夠凝聚出妥適的照護辦法!
阿達碼 2006/02/24 彰化芳苑
請參考延伸閱讀: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研究生許光庭—嘉義縣大林鎮日據時期空間/權力秩序
戀戀山城電子報:嘉義大林鎮中林里張宅報導(20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