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二崁陳宅位於西嶼鄉二崁村六號,清朝順治年間,金門下坑(夏興)人陳廷益家族移民定居於此,由於族人皆有親族關係,情感與生活更加緊密相連,使得二坎村後來就成為「陳家村」。而澎湖縣西嶼鄉首任的鄉長即是由二崁村的陳堪所擔任,可見早期陳氏宗族在西嶼政經的影響力。
二坎陳廷益下分四房,陳嶺、陳邦屬四房裔孫,年輕即隨族人離開澎湖家鄉到台南府城中藥鋪學習藥理,並創設「元益藥鋪」,是府城眾人皆知的藥舖。陳家並發揮親族的精神,促使二崁陳姓家族大多從事中藥材銷售的生意,這也是二崁陳家族人大多以中藥材為業的歷史淵源。
日據明治42年(1909年)兄弟二人返鄉興建陳家大厝,剛開始只興建目前二、三進(三合院),第一進則是在大正元年(1912)完工。門額的「嶺邦」即是以兩兄弟之名為紀。
陳宅選擇於二崁接近中間背風帶與低地建屋,且屋向座東南朝西北,即是要閃避島上冬天強悍東北季風的考量。陳宅為三間寬三進狹長格局(縱深接近32公尺),以門廳、客廳、後廳構成,以兩側間仔(護龍)連接,形成天井(內埕),增加使用空間,且繼續保留子孫巷的傳統,方便鄰舍暢通聯繫與防禦逃生的功能。
陳宅採用的牆身主要建材為在地石老
石古石與玄武岩和少量的磚
石,屋頂主要採木構,進落格局採前低後高的「步步高昇」方式建構。
第一進門廳,屋頂採平屋頂的磚坪形式,供曝曬魚乾、蕃薯籤、花生、高梁..等用途。
第二進客廳,表現的重點擺在在石雕,兩側護龍(間仔)則為飲食與生活空間,有儲水缸與壁釘等的儲納的設施。壁上石釘可作為吊掛魚(防止貓兒偷食)或者吊掛工作的衣物與掛曬魚乾之用。而引人注意的是陳宅床舖的高度,發現比台灣的床要高出很多,
陳老先生也特別解釋,床高可避風濕,床底又可儲物且便於清理,這些都是先民生活的巧思。
第三進則是公媽神明廳,
左右廂房為長輩起居空間,木構以後堂最為結實完整,裝飾也較華麗,廳堂內部擺設精緻
典雅木作,厝身內部壁飾有題材豐富的彩繪、書畫、浮雕、花瓶、彩瓷面磚與名家彩繪燒成的磁磚,使屋內充滿濃厚的藝術氣息,以彰顯陳家高雅的生活意涵。
在進入陳宅前有一小小山門,書寫著「居之安」,祈願宅居生活平安安。外埕有一口古井,目前仍在使用中,旁有兩個圓狀儲水槽,管理大厝的老人家特地解釋到,靠外面這個水槽是給牛喝的,靠內是居家清洗用。分開的原因是要讓牛喝到乾淨的水,可見牛在傳統農家的地位。
因為澎湖的雨水並不豐沛,且水源開發不易,所以澎湖的傳統宅居均延續儲水備用的習慣,二進戶外天井(內埕)均有蓄水缸的設施(外型像灶),並貫通廚房以便於使用,充份考量烹煮與清洗的需求。
而一進正面山牆上有老鷹、中間有
卷草時鐘的裝飾,女兒牆的柱頭上以澎湖地方特色的「金瓜」、「斗甕」、「金魚」、「燈」做為吉祥器物。其實這些地方傳統器物的吉祥意象,經由負責
看管陳老人家一一解答,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驚喜!
老鷹即是:英(鷹)雄,期望陳家代代出英雄與鷹揚千里的志氣。時鐘即是:金童(鐘)顧厝,永保大厝平安。金瓜即是:多子多孫又有金子(金瓜不能說南瓜)。斗甕即是:傳統放製避邪器物的斗。燈甕即是:出丁(生壯丁)。金魚即是:年年有餘,且餘金。所以,千萬不能把陳宅的泥塑僅視為日據時期流行的飾物。
陳宅格局、架構、厝身樣式,雖有部分異於澎湖傳統建築,但卻充分反應日據時期閩漢和洋建築的融合風格,是目前澎湖僅見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大厝。於1988年4月25日政府指定為台閩三級古蹟。
(阿達碼 2006/02/10-12 澎湖)
請延伸參考閱讀:
澎湖縣政府民政局--二崁陳宅
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二崁陳宅
澎湖西嶼鄉公所-復活的聚落
台大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吳瓊芬 ---
聚落保存與社區總體營造--以二崁為例
周維崇
---文化做為地方發展的資本
澎湖縣政府--澎湖地區傳統聚落與民宅現況調查
呂垂青
---老厝中的新觀念-「二崁聚落」古厝新生
貓頭鷹出版社--台灣古厝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