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開始,台北地區就受東北季風的鋒面影響,進入細雨紛飛的時序。319旅行的經驗告訴我,風雨好似是旅程中的幸運符,必須隨身攜帶。而我旅行的運氣往往跟天氣成反比;天氣越差,運氣就特別好。
持續1980年代,當時台灣民間十大古厝-「古蹟再見?再見古蹟!」的探
索。10月29日拜訪新竹北埔姜阿新宅與台北深坑的永安居,一路雖然風雨不斷,但都碰上難得一見的貴人協助解說與拍攝。期待這種預設的運氣,可以繼續不斷發生下去。
晚上,從深坑轉抵板橋,先瀏覽了林本源古厝的週邊環境,對照1980年的書面敘述,也規劃明天的時程。可是,離開時原本計畫走文化路回旅館,可能是受市區禁止左轉的限制,東轉西轉,沒想到竟然迷走到環河道路上。
還好,隨身的地圖總是能讓自己清楚自己的位置,該從哪裡再轉折回去;生命,要是有張這樣的地圖索引,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了。
在直行不到一公里的左邊,發現一大片的空地,樹木長得很高,間歇有一些投射的燈光出現,可能是下雨,整個園區沒看見人。心裡有點毛毛的,而地圖上的位置沒有地標的名稱。
就在困惑的剎那,映現眼前的竟然是仿古希臘柱列式的建築,屋脊的山頭立面寫著「中正紀念堂」,輝煌的燈光聚射在希臘式的山頭,古典風格的挑高圓柱,就像置身歐洲的花園中。我嚇了一跳,這是什麼地方?也懷疑現在還有人會紀念「蔣公誕辰」嗎? 也再次領受到在風雨中迷走,幸運符帶來的驚喜。
在大門口的管理員
一邊催促我把車子停好,一面回答我的疑問:「這裡是435藝文特區,啟用不到半個月,整個園區尚未完全完工,所以才能夠讓你從後門長驅直入。」原來這裡就是進入板橋市一路上看到的新路標-「435藝文特區」,起初還誤以為是建商推案的噱頭。
一時對這棟建築形式與原本的用途充滿好奇,但管理員卻一問三不知,剛好從門口進來一位操外省口音駝著身子的伯伯,因為時間不多,我急著向他老人家探詢:「老伯,您知道這棟房子前是做什麼用的?」
他笑著說:「這裡以前是退輔會在使用,訓練一些主計人員。大概已經荒廢有十來年了!八十五年賀伯颱風後,淹大水後幾乎就沒人管理。」他的笑容很得意,好像在告訴我:「來問我就對了。」
「老伯,這房子是那個時候蓋的?做什麼用的!您知道嗎?這麼雄偉的造型不會是一般公務機關。」老伯的答案是現況之前,而我想知道的是它的源起,還有當時候真正的用途。
「房子大概是在民國59年蓋好的,原本的用途是要招待歸國的華僑,可是大半的華僑都是有錢人,哪住習慣這裡?交通又不方便,沒多久全搬走了。後來就交給國防部使用,幾年後又交給退輔會。當時候就是蓋這個樣子,台灣用這種大柱子蓋的房子沒有幾間,好像是台北博物館、還有…。但是哪個單位的財產,我就不知道了?」老伯伯用手指著房子細述歷史。
「那個三角山頭上面的『中正紀念堂』字樣是哪個時候黏上去的?」內心還有一點困惑想趁機會釐清。
「蓋好,字就在上面的,一直都沒動過。我家就住在這圍牆外,這棟房子可以說是看著我老的,看樣子也會看著我死掉。」老伯信心滿滿地且幽默地敘述他和這幢房子的感情。不過,這個說法我持保留態度,因為一般「紀念堂」泰半是紀念的人已經不在人世間,蔣中正是在1975年(民國64年)逝世,顯然時序上有顛倒錯置的狀況。
不忍心潑老人家冷水。「這實在是很棒的夜景,是誰的來規劃整理的!」環顧四週的景緻,不禁
發出讚嘆。
「是很漂亮!不過,未來電費可能會吃不消喔!這是我們張代市長指示辦理的,綠化與燈光搞了好幾個月,這庭園的小白石,還是從瀋陽進口的碎白石,等級很高,但就是不好整理。不過誰當老大,就聽誰的。不是嗎?」老伯特地指著地上白色細石。
因為弄不清楚他老人家想說什麼,所以沒有答話。但是,老伯伯話匣子似乎已經打開了:「這個時代啊,就要像鄧小平說的:管它是白貓還是黑貓,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現在管他是藍色還是綠色,只要是搞好經濟建設,就是好市長!….」
連忙點頭稱是,我用笑聲迴避後面可能的政治指涉。跟管理員打過照面後,就開始我的拍攝。
而門廊外的雨,還是耐著性子,一滴滴的緩慢地落,看來明天林本源古厝的好運氣,我是不用再預約了!
阿達碼
2005/10/31
彰化芳苑
註:
「435藝文特區」是台北縣板橋市張宏陸代理市長,對市區閒置空間再生運用的範例。土地與地上物均為台北市政府的財產,早期興建計畫為安置返台華僑。
映望,這不是三合一選舉燈泡所發射的政治燈光。期待,這是板橋人的秘密基地—
435藝文展演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