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旅行事誌 ---- 怡園舞影                                                                     攝影/文字 :  阿達碼



1
31日(大年初年三)路過新港,其實沒有太多期待的。而沒有期待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事前並沒有做好準備。 

嘉義大林轉往新港,行經市區,無意間在中正路旁發現一幢古制的合院,門樓上寫著「紫薇拱照」,從圍牆的高度與屋 簷的尺度,隱約透露出昔日古宅主人家不凡的氣度。「好奇雖是習慣的解藥,但好奇卻無藥可救」,心裡湧上一股探究的趨力。 

春節期間,新港市區車水馬龍,好不容易車子在離古厝1公里外的「新港客廳」找到棲身之地。於是便沿著中正路往回走,也徒步瀏覽新港的春節市景,並順道打探關於中正路古厝的訊息。 

街上的店家們,對古厝的暸解眾說紛紜,一說是陳家,也有說是王家,但有一位銀樓老闆答覆卻很明確:「那是林維朝(備註)的故居。」 

「林維朝是誰?」我滿臉困惑。 

「林維朝是清朝新港的秀才,是林蘭芽、林開泰的父親,林金生的祖父,就是林懷民的曾祖父啦!」銀樓的老闆似乎知道我對林維朝、林蘭芽、林開泰等人十分陌生,故意講一串歷史人名,卻把林懷民放在最後頭,用「林懷民的祖厝」來作結尾,以 製造話題的驚奇性。 

這讓我想到一段林懷民述說與父親林金生的一段對話,年輕時林懷民因為堅持習舞,其父林金生非常不悅:「好好工作不做,學什麼戲子?」,林懷民頂撞林金生說:「二十年後,台灣只知道有一個跳現代舞的林懷民,不知道有個交通部長林金生!」銀樓老闆的述說方式確實證明了「林懷民現象」的真實性。 

不過,銀樓老闆成功的策略,印證在我喜出望外的表情上。但在驚喜之後的苦惱是-「私人宅居,謝絕參觀」,而銀樓老闆卻幫不上忙;只能在門外徘徊踱步,思考該如何進入拜訪「林維朝故居」。 

就在自己深呼吸鼓起勇氣,正要敲門詢問之際,從古厝右側車庫旁的三樓透天厝裡走出一位中年男子,他帶著笑容邊問候邊走向我:「新年恭喜!恭喜!」在農曆年初這種親切的 招呼,實在備感溫馨。 

我沒等他開口問我的來意,就坦誠表明拜訪「林家古厝」之意與自己對各地歷史建築訪查的興志,他並沒有同意或婉拒拜訪請求,而是直接問在哪個文化機構服務?擔任什麼工作? 

「我在喜願麵包工坊服務!是做麵包的。」還好這一次出門記得帶名片,可以證明自己「麵包師傅」的身分。不過,我在名片的右上方特意地加註了「喜願人文工作室」七個字,沒想到131日自己嚮往的「喜願人文工作室」卻在新港意外成立。 

林先生看到喜願麵包的名片,大概跟我聽到「林懷民的祖厝」一樣驚奇吧!他簡單詢問了一些麵包坊的事,就請我稍待一會兒,門樓旁的小門就這樣打開了,從沒想過「喜願麵包」的名片,還有這個用途;在林家的合院內,林先生詳述了林維朝「公爾忘私」的典故與怡園在新港都市發展中的變遷,我則談麵包原材與製作流程,展開了一場「古厝與麵包」的奇妙對話。 

離開時,我言談中觸及民居古厝中「去殖民記憶」的遺憾,而鑽研漢學詩文的陳素雲教授,特地引介我再前往大潭與林維朝的忘年之交林通喜古厝,於是我又展開另一場新港驚奇! 

回到彰化花壇的家中,我用銀樓老闆的方法,反向詢問家人「林維朝」、「林蘭芽」、「林開泰」、「林金生」等人名號,可是家中完全沒有人知曉,但是一聽 我說是「林懷民的祖厝」,大家才紛紛露出驚訝羨慕的表情,外甥還大聲的問我:「舅仔,那你有看到林懷民跳舞嗎?....」 

天啊!我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

 

                                                          阿達碼 2006/04/06 彰化芳苑

註:
林維朝生於清同治七年(
1868年) 字德卿,號翰堂,別署怡園主人。自幼嬌生慣養,每飯須人,但資質聰穎,飽讀四書五經,喜好小說、弦管樂曲與棋奕。由於親族欺壓,遂奮求學,於清光緒13年(1887年)考上秀才。清光緒20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曾組織壯丁團練,維護地方安寧。日人據台後,在林維朝傳承漢學的登雲書院設立保良局,書院從此停辦。林維朝乃返回大陸福建老家,後因水土不服兩年後返台。 

日明治39年(1906年)嘉義大地震 登雲書院被夷為平地,林維朝為延續漢文化乃在怡園開設義塾授課,在艱困的環境下仍不為時勢所屈。而新港的奉天宮也因大地震嚴重損毀,林維朝除率先捐款外,並向日本總督府申請公開募款許可,動工修建新港奉天宮,歷時十年於1917年完工。

日明治43年(1910年)擔任新港區長兼任保正,獲選為嘉義廳誌編撰委員,因擘畫輕便鐵道有功,逐漸展露實業經營的才華。明治44年辭去區長一職,專心致力於事業的發展。大正3年(1914年)因整頓嘉義銀行有成,被選為理事長。 

大正九年(1920年)其子林蘭芽以年少之姿擔任新港庄長,林維朝親題「公爾忘私」橫匾訓勉,後來林蘭芽將此匾贈與其在政壇日漸崢嶸的侄兒林金生,從此成為林家家訓。林維朝樂善好施,每年的農曆過年前,必大量發送白米,救濟貧苦民眾,直到家中僅餘兩斗白米為止,昔日被新港人公認為是萬家生佛的大善士。 

大正11年(1922年)為搶救因日本政府皇民化教育而逐漸衰微的漢學,乃在怡園成立「鷇音吟社」吟詩品文,獎掖文教,舉辦春秋祭孔,並重新創辦「鳳儀社」,如今這個近百年的國樂團仍然琴韻悠揚,他更獎倡「舞鳳軒」北管劇團,由於堅持不耍花腔,因而使新港贏得「北港巢」的聲譽。 

林維朝有二子,長子林蘭芽1892-1977)次子林開泰均為新港仕紳。而離林開泰後世子孫,精英豪傑輩出,最為新港人所傳頌,林開泰古厝地靈人傑被譽為「博士穴」。 

「怡園」為林維朝故居,初建宅居格局不大,係在林維朝考上秀才後,合院的形制上才開始整建、改建、擴建,而最恢宏的時期約為700坪,並分為「南門樓-西河衍派」與「北門樓-紫薇拱照」進出。 

民國72年(1983年)林氏家族因住屋不敷使用,拆除部份外護龍與房舍,仍保存正堂及南門樓及牆體,建起二間連棟三樓樓房;民國79年(1990年)都市計劃中正路拓寬為15米,林家以人工代替機械施工,將北門樓及牆體又再向內退縮4米,而原來的南門樓因無路可退下,只好遷至北側圍牆內。而昔日怡園,花木扶疏,清靜幽雅,在新港的都市計畫中成為追憶的名詞。 

1999921大地震,怡園正屋「學仔廳」前的軒亭,柱體全部出現傾斜,雖經雲科大空間設計系主任邱上嘉複勘(9211022震災地區歷史建築複勘調查報告書),由邱永春父子 (曾維修鹿港元昌行係新港人)負責修護。不過從 停滯的工程來看,恐怕期待不能太樂觀,即便它是「林懷民的祖厝」。  

 

請另參考延伸閱讀:
嘉義縣觀光資源網:
林維朝故居
林維朝長子林蘭芽
林維朝次子
林開泰古厝( 若出現亂碼請按重新整理)
http://www.comnews.gio.gov.tw/4.1.aspx?articale_id=205
921
1022震災地區歷史建築複勘調查報告書-新港林維朝宅
舞-林懷民與雲門舞集書摘-少年懷民

人間福報:林懷民-舞出台灣生命力的藝術家
「新港慢步香」-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出版


  [封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建議畫面調整為 800X600 解析度,瀏覽本網頁請按 F11 全螢幕功能鍵,以達到最好的瀏覽效果※

The Workshop Since: 1999/04/01
  Web Work Station Since :2002/06/13   Update:2006/04/06
  ©Copyright 2002,2003,2004,2005,2006 - Roger Shih Workshop
Send comments and questions about this Web  to: E-Mail
: Adama Shih 
網頁版權所有: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