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復


「吊詭論」-全教會變身計畫

                 -從過去來看現在太慢,從現在來看未來又太早

 l          全教會有鬼!

      依稀記得1994年的「410教改大遊行」,當晚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晚會的開場引言,就是楊茂秀教授講了一個「我們的學校有鬼」的教學現場故事(註)-故事的思考內涵是疑惑台灣在過去幾十年的教師,上課一直沒帶頭殼?在教室一面上課,一邊在校園找頭殼!

 而全國教師會新的經營團隊,上任也已半年有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僅本身「備援」不足,而且即興式的「表演」太多;慌亂中不僅沒帶「頭」上場,更糟糕的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頭」,真的變成「群龍無首」的窘境。原本就已經技窮的黔驢,不得不僅靠最後的溫柔吶喊:「拜託,大家不要再說了!」,但這樣的安靜令人無法理解,似乎又會是另一場暴風雨前寧靜,讓人感到不舒服!

         上一屆的主事者張輝山因為內心有「詭」,同僚就害怕他出「軌」,所以制定內規任何出門「協商」、「拜會」(教育部、立法院…….)的成員均不能單獨行動,這一屆的會務幹部為了自保,隨身攜帶數位錄音機,甚至當面要求錄音,假如對方無法應允支持提議或反對,即刻的動作就是公佈錄音內容(電子報);這種「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手段,難怪連立法院的「政治家」或者行政院的「政客」也都自嘆弗如,面對這種極端「自衛性」的陰損團體(undermine group),無怪乎週邊的社會(運)團體,也開始敬而遠之!

 您說,全教會是不是真的有鬼!

 l            向望在哪裡?

       聖經上說:「人無異象,就必枯萎」;而異象(Vision)一辭,就是我們通常在說的「願景」。這句話不僅對個人的啟發,也非常適用於每個機構或團體,特別是一個自發(自願)性的團體;倘若我們的團體沒有未來的願景,不清楚我們未來的走向?不清楚我們要經營什麼?不清楚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必然逐漸萎縮,終致消失。這樣「願景」不僅是植基在對從屬組織過往歷史的自信與驕傲,也堅定凝聚成員對組織未來發展共同的向望-清晰明朗,不模糊、不曖昧。領導群組的責任,即是帶動確立願景並維繫願景(向望)。

       閱讀今年(1/17)全代會的會議手冊,對照去年(1/19)澄清湖的會議手冊,頁數增加很多,但都是編排上蕭規曹隨的手法,毫無創意,議程第10頁還漏列臨時動議;保守的預算編列、流水式工作報告,大量的附件資料與會議記錄還有複製的工作計劃,空洞而沒有具體的成效。但很明顯的主要目只有一個:想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很認真做事,而且做了很多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福利部新年度的工作計劃若能貫徹落實執行,對會務經費的抑注,會有很大助益,也可斬斷多年的「病母」-福利國。原本期待的教學部王嘉蘋有所作為,但可能受「電台專案」與「教研會」的影響,所列93年的工作計劃(Page78),可以用「應付了事」四個字來形容,對教學部有種頓挫的失落!現在要讓全教會再次活潑生動起來、大概只能仰靠新任資訊部劉俊昆了!

   今年會議特別推薦閱讀:監事會的監察報告(Page31-43),而往年只是單薄的4頁。監事主席張焯青(全國教師工會理事長)在臨退前大鳴大放的轉變,尤其全教會面對教師工會的消極被動態度,難免不耐與無奈;當然也企圖移轉部分會員代表對他的不滿的情緒。

     回想去年6/25呂秀菊與洪龍秋競選的宣言-「群龍無首」,再看看這半年來主事者經營無緒的紛亂,當時搭檔競選的副理事長洪龍秋,因故辭職獲准(1/17改選),現在教學部主任王嘉蘋也率性預約辭職(6/30),而這半年來口頭說過要辭職的會務幹部與秘書也不下五人!如此高密度驛動的團隊,如何共聚心力?

     您說,大家還能向望什麼?


 
l          5萬的誠意!

     今年1.9-10兩天第五次理事會/監事會及地方理事長會議在台南市勞工教育中心舉行,台南市教師會展現了下港府城人豐盛的人文熱情。不過全教會還是讓人很失望!高雄市教師會提案討論(編號17):請全教會及早規劃五一「勞動節」活動,以落實全教會推動教師工會之決議。其中的說明表達出未來教師工會多元化與多樣化後,全教會在工會議題開拓上恐有被邊緣化的深度危機意識,在辦法中也具體透過具體文宣與教師勞動教材,針對教師工會議題舉辦論辯研討,以推展工會概念,並取得在這議題的先導性。最後決議是:授權高雄市教師會辦理。

 但是在討論提案中(編號12)卻通過93年工作計畫草案,而全年度各部門的工作計畫中完全沒有「推動」、「落實」工會的字彙或項目,只有文宣部在第五項編列-宣導本會工作內容及教師相關專業與勞動教育經費:5萬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代表會議手冊P76)。在93年度預算未編列任何預備金情況下,經費又更加緊嚴控的情況下,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哪還有餘力支援高雄市舉辦活動。這裡不難看出全教會對工會化的誠意,只有5萬元!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擔任「全國教師工會」的理事長、秘書長、理事,大都是目前全教會擔任會務幹部與理監事的高層人士(呂秀菊、戴振華未加入工會),痴心狂想的以為「全國教師會」未來可以自然轉化為「全國教師工會」。其實未來「教師工會」真正的阻力不是外部的社會大眾,而是來自於內部會員(尤其是多數非會員基層教師)的阻抗,目前大家只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教導電工(子)學科的老師都明瞭電線老化的阻抗現象,年限過高的電線內部阻抗往往比新出廠的電阻值相對高出許多,往往通電負載後,因阻抗過高容易產生高熱因而導致電線走火。這也就是現在「工會議題」,沒有一個教師組織敢勇於「通電」的原因。

 而高雄市教師會「看見」了拓展「教師工會」問題的癥結,主動採取誠意在消弭基層教師的疑慮,逐一謹慎地在疏通危險的線路,也是目前唯一真心落實推動的教師團體,這勇往直前的勇氣,真令人讚服!相較於目前「台北市教師工會」、「全國教師工會」,只是寄身在台北市教師會,等待「卡位」的虛名組織。有的只是配合媒體炒作議題,拍拍相片補白吧了!

由此可見,要談「教師工會」-全國教師會疏通電路的誠意,只有五萬元!

 

l            歷史的輪迴?

     今日許多從事教師改革運動的元老,應該還記得當年教師法的制定,原就存在「工會」與「公會」的歧見,最後在多方折衝妥協下融合為「教師會」,但就當時立法精神本質是比較傾向「公會」的專業概念。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歷史的宿命。去年12月初張焯青成立「全國教師工會」,而前理事長張輝山(教研會召集人)籌畫很久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會」也將在寒假召開成立大會。這就是為何我在去年11月「衝突論」中提到全教會組織面臨內部「張焯青的分肢與張輝山截流」危險的具象說明。但「教師工會」不會是今年總統大選的教育焦點議題(會是在下一屆立委的議題主張),而恐怕殺傷力最大的會是後者-張輝山的抽刀截流!這樣的分裂情境,果真是歷史的必然嗎?

      張輝山的卸任,留下不名譽的交接-一束花;不管是「福利國」或「教研會」仍然無法結案,全教會迫於現實只能採「例外管理」,讓張輝山從「福利國」轉到「多語國」發展。雖然我們都知道「選編教材」不等於「教師專業」,但張輝山的企圖豈止於此,未來教師評鑑(認證)才是發展的「重點市場」。今年七月「教研會」的案子就會結束,屆時屬於張輝山自己的教研會,開始「截流分享」新政府官僚部門的專案補助,直接削弱全國教師會的教學專業上影響力,這也是任何一個當權者樂於見到的發展態勢!這次寒假「全國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會」的成立大會,呂秀菊總不能再像「全國教師工會」成立時,直接就坐在主持會議的中位上,說工會是「分進合擊」的策略,那請問「全國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會」是全教會的什麼策略呢?要如何因應?

      全教會何妨於今年七月將授權使用全數回歸於法制面,由教學部與資訊部共同成立「教學資源網路合作社」(可以立案,合作社只對會員服務),第一步將教研會教材全面開放給會員登錄免費使用,以落實資源共享、合作思考的精神。這也是工會精神的體現-「合作」。

      而上述事件的發衍,全教會的主事群當及早謀思因應之道,否則未來全國教師會將面臨會員流失或被其他團體吸收的威脅,而直接陷落崩解的危機中。

      而張焯青身為兩任監事主席,「教研會」、「福利國」都是張輝山個人執意行事的計畫,身為監察執事卻毫無擔當,任憑事件發展,事後只會「馬後炮」,這兩個案子的責任,不在這一任理事長身上,張焯青應承擔一半的政治責任。倘若張焯青成立的「全國教師工會」,是真心希望為全國教師會,在未來能與工會「合意變身」,那現在就當專注於「全國教師工會」的發展到與全教會相屬的位置上,這樣的合流基礎才會是堅實而可靠的。

    而我最直接的主張就是-張焯青應該辭卸監事一職,以示負責與擔當!

 l           重返對話的路線

    「對話」-即使無法建立共識,但最少也能避免誤會。所以長期以來我一直鼓動大家「對話」,尤其是對事件各自的論述與批判,就是在增加彼此的瞭解。2002「團結928」-與「社會對話」的論述,在928之後並沒有真正努力展開或營造,以致於全教會錯失了與社會對話的契機,社會也開始懷疑全教會的誠意。目前正是全教會在總統大選時機,重返與社會對話路線的一次轉機,千萬不要又要想關起門來想自己辦,你有一票,我也有一票,真的不要常常用20萬會員虛胖自己!

      未來的社會運動也將如同全球的經濟競爭-「版塊化」,社會資源分配也將因為區塊化而在資源的爭奪上更加激烈。除了議題「結盟」外,而「合流」的團體也會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趨勢。謹概要彙整-微觀的社會學家-齊莫爾(Georg Simmel)在合流的分析提供了12項見解:1.清楚認識與接受團體名稱。2.合流必須在相屬的位置上。3.必須有一個客觀的領導者。4.讓組織的成員變化逐漸進行。5.具有深切的委身認同歸屬感。6.建構有故事與意義的傳統。7.共同參與組織的結構運作8.忠誠的反對者存在的必要。9.尊重多數群組的領導模式。10.讓經常性積極開放的互動關係成為特色。11.匯集統合團體生存適當的資源。12.從基層成員凝聚發動異象(Vision)。而全國教師會與全國教師工會能否「合意變身」,這12項因素會是觀察成敗的主要指標。

 l           真實的湧動!

     我們往往習慣把領導者視作航行船隻的「船長」,船長指揮的航海室也設計在最寬闊的視野高度上,我們信任他航行方向與目標。但其實所有船隻前進的動力螺旋槳,都設計放置於每艘船尾端部與底部,推動船隻破浪前行。

     今天所有的會員代表(或會員),都是最基層的力量,就像每艘船尾端與底部的引擎與螺旋槳,轉動與傳動前進的動能。但我們都看見站在高處的船長,而忽略看不見的底層能量,它才是決定這艘船方向與速度的關鍵所在。

 期待大家對這工會的議題,透過初步的「探索」、「論辯」、「質疑」,聽到最基層的聲音,而不是像全教會主事群採取「迴避」與「低調」的搖擺態度。

 相信全教會變身的開端,應該來自於基層的湧動,那才是最真實而可靠的。

  祝大家 新春快樂 平安康健    

                施明煌 於桃園/大園2004./01/16 01:30

                  
註一:「我們教室有鬼」楊茂秀著 遠流出版社 ISBN 9573237520

                                          
       返回目錄 INDEX                               UP


※建議使用IE4.0以上版本及800X600解析度,瀏覽本網頁,以達到最好的瀏覽效果。

網頁版權所有: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
The Workshop Since: 1999/04/01
  Web Work Station Since :2002/06/13  Update:2004/2/2 
  ©Copyright 2002,2003 - Roger Shih Workshop
Send comments and questions about this Web  to: E-Mail: Roger Shih